浅谈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浅谈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苏振杰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分析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临床细菌检验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实施不同临床血标本采集方法,对比分析临床检验合格率和阳性率。方法:对照组合格率为78%,观察组合格率为89%。结论: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改进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细菌检验;标本采集;准确性

细菌检验可帮助医生对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进行确定,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但在细菌检验过程中其检验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控制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和检验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检验中检验质量的保证主要包括标本的采集、存放以及血标本送检质量。本文以在本院接受临床细菌检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标本并进行临床细菌检验,分析比较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探讨提高临床细菌检验准确性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临床细菌检验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2名,女28名,平均年龄67岁,50次血标本采集;观察组男25名,女45名,平均年龄66.1岁,50次血标本采集。这些患者都未有血感染病史,都未使用过抗生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样本采集方法:在采集血标本的前1天,检查患者的血常规、生化、凝血象检查标本等。两组患者的血标本采集操作工作是对商品化培养瓶进行使用,依照医嘱尽可能对双套血进行采集培养。细菌培养:按照常规的细菌培养程序对所有标本进行统一培养,培养基为营养肉汤、血液增菌培养基、血平板、巧克力血平板等。以保证菌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1.3评价标准

按照常规程序进行细菌检验,其中在进行菌种鉴定时以双歧索引法为依据,分类采用伯杰氏分类法,以合格率对细菌标准进行判断。在检验中以卫生部所提供的标准菌株为对照,将培养的菌株与标准菌株做比较。细菌临床检测标准:全部严格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培养分离菌株标准进行检验。实验室则需要对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血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以及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准备,检验病原菌检出率和标本污染率则需要检验人员依照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合理判定,具体血标本采集工作在血标本采集实验室进行,患者采血量20~30ml,每套>10ml,每瓶>5ml。采集完血标本后,将其置于35℃二氧化碳培养箱18~24小时。

2.结果

血标本采集中的操作缺陷:血培养工作的第1步骤就是对标本进行采集和送检,这一环节质量对于病原菌检出以及污染率具有直接影响,但是在这一环节的质量也是人们常常忽视的方面。两组血标本采集结果对比: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标本污染率分别为7.8%、13.3%(P<0.05);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标本污染率分别为13.3%、5.6%。对照组合格率为78%,观察组合格率为89%。

3.结论

3.1临床细菌检验重要意义

临床细菌检验对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的确定,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正确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细菌检验是实验室检验常用方法之一,是指对人体的多种分泌物、组织、体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验的方法,细菌检验过程一般包括申请单的书写,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和处理,对致病菌的分离与培养,对致病菌的种类鉴定,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及检验报告的出具。标本检验质量进行控制的环节主要包括:医师开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护士操作、标本采集以及标本运送等。

3.2细菌标本采集的影响

在进行细菌样本的收集期间,需要保证无菌操作,预防感染造成标本污染情况,特别是在采集血液样本、尿液样本等期间,需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预防由于人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细菌样本污染的问题。在细菌的标本采集完成后。医生或者相关责任人员要及时送检。避免因为时间延误而导致细菌检验标本质量降低出现误差。为确保细菌标本的采集精准,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采集细菌标本,防止发生因为患者采集标本失误而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出现。同时需要严格遵照相应标准选取样本的容器,预防由于容器应用不当而造成细菌污染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细菌检验标本器材,必须在检验师、医护人员参与及配合下进行样本采集,防止因为各类情况引发采集标本质量问题。

3.3标本的储藏与运输的影响

大部分细菌均属于是嗜温菌,20~45℃是其最佳生长温度,如果温度过低的话,非常容易引起细胞的死亡分解。如果在室温中短时间对标本进行放置,不会对其检出产生影响,但是却会延迟检出时间。含有自溶酶的细菌,如果其送检接种不及时,也非常容易现溶解死亡,比如脑膜炎双球菌。如果在对血标本进行培养以及检测之间不得不进行放置,那么就必须要在35~37℃孵箱中进行放置保存。

3.4标本培养污染的影响

导致检验结果失真的因素存在多方面,而最主要因素就是标本不合格,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则是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所造成的导管感染,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腔外途径对短期留置导管产生感染,如果是长期留置导管,其感染机制则主要是腔内定植。其中感染细菌的带入途径主要包括反复穿刺不成功、随机环境下采血、消毒方法不正确、标本采集前未洗手、穿刺失败没有对穿刺针进行更换、穿刺部位没有进行清洁等。

4.结语

综上所述,患者标本量多少、输液同侧采血、标本放置时间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标本检验结果。这种情况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还会影响患者治疗。因此,改进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冷先治.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55-56.

[2]李伟峰,罗道宝,屈艳红,等.血标本质量与培养结果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783-5784.

[3]孙海涛,高维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J].工企医刊,2012,25(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