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与SAPO-1/Fas、TNF-a的相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与SAPO-1/Fas、TNF-a的相关性

沈娅玲刘滨

沈娅玲刘滨(武汉市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430015)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212-01

【摘要】通过对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与SAPO-1/Fas、TNF-a的相关性的探讨,得出结论:肿瘤患者RBC-ICR和SAPO-1/Fas、TNF-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呈显著正相关,RBC-C3bRR明显降低。

【关键词】肿瘤SAPO-1/Fas红细胞免疫CR1

我院于2006年对经临床和实验检查确诊的107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粘附与SAPO-1/Fas、TNF-a的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采用酵母菌-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进行了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BC-ICR)及ELISA法测定SAPO-1/Fas分子,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07例肿瘤患者,其中,男80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48岁,患者均为本院2004-2006年经临床和实验检查确诊的住院病人。22例健康对照血清来自健康体检人群,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22.27岁。

1.2材料

1.2.1标本收集所有血样均采自晨间空腹血,部分患者于化疗前后分别采血。

1.2.2人SAPO-1/Fas检测以抗人SAPO-1/Fas单抗预包被酶联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

1.2.3血清TNF-a检测以双抗夹心ELISA法,按说明书操作。

1.2.4冻干补体致敏酵母菌与未致敏酵母菌。

1.3方法

1.3.1取肝素抗凝血1ml,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2000r/min离心3-5分钟,作细胞计数并配制成1.25×107/ml应用液备用。

1.3.2取补体致敏及未致敏酵母菌多糖冻干试剂各1支,按要求溶解,分别用生理盐水洗涤离心2次(2000r/min4分钟),计数红细胞并配成1×108/ml应用液备用。

1.3.3操作取2支试管,每管加入红细胞应用液0.05ml。第一管再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多糖液0.05ml,第二管再加入未致敏酵母菌多糖液0.05ml,摇匀,放37℃水浴30分钟。取出用手轻轻摇匀,每管各加0.1ml生理盐水,混匀后再各加0.25%戊二醛0.025ml,轻轻混匀,取1/3量,水平涂片,吹干,甲醇固定,瑞氏染色,湿片在高倍镜下计数。一个红细胞结上2个或2个以上酵母菌为一花环。计数200个红细胞计算出百分率。第一管为RBC-C3bRR,第二管为RBC-ICR。

2结果

2.1肿瘤患者与健康人血清SAPO-1/Fas水平比较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血清SAPO-1/Fa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与肿瘤的种类无关。

2.2肿瘤患者化疗前后SAPO-1/Fas水平变化在接受化疗前后分别测SAPO-1/Fas水平的患者中,化疗后病情缓解17例,化疗前的表达水平为8.15±0.11ng/ml,化疗后的表达水平为7.05±0.59ng/ml,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P<0.05。提示SAPO-1/Fas水平随病情缓解显著降低。

2.3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TNF-a水平比较45例肿瘤患者血清TNF-a水平为6.26±1.74ng/ml,较健康对照组(20例)的2.04±0.51ng/ml显著升高(P<0.05)。肿瘤化疗后患者血清TNF-a水平呈下降趋势,与肿瘤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

2.4肿瘤患者血清SAPO-1/Fas与TNF-a含量的相关性将45例肿瘤患者同时测定的SAPO-1/Fas与TNF-a血清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血清SAPO-1/Fas与TNF-a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本研究对肿瘤患者的SAPO-1/Fas表达及TNF-a含量和红细胞粘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反映了红细胞粘附与SAPO-1/Fas表达及TNF-a血浆中的水平和RBC-ICR明显增高,可抑制SAPO-1/Fas介导的APO使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血浆中SAPO-1/Fas的高低与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高,SAPO-1/Fas也就越高,且经有效治疗后SAPO-1/Fas可以降低,血浆中SAPO-1/Fas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的转移有关,转移者SAPO-1/Fas的表达水平也高,可作为判断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低、疗效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说明肿瘤细胞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用于肿瘤患者的研究对合适而有效的途径使用外源性的FasL与肿瘤细胞上的SAPO-1/Fas结合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增加肿瘤细胞APO。这将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治疗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研究RBC粘附功能与淋巴细胞免疫的相互关系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WyllieAH.Apoptosiandregulationofcellnumbersinnormalandneoplastictissues[J].CancerMetastasisRev,1992,11(2):95-103.

[2]郭峰,等.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2,62(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