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美沙酮服药人员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南京市美沙酮服药人员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分析

何铭

何铭(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山医院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社区美沙酮服药人员抗-HIV、抗-RPR、抗-HCV水平,分析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现状与相关因素,为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41名2011年在我中心美沙酮服药门诊接受治疗人员及25名健康对照人员的血样,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的抗-HIV、抗-HCV,用酶联免疫法(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抗-RPR,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美沙酮服药人员抗-HIV阳性人数为11人,阳性率为456.43/万,抗-RPR阳性人数为38人,阳性率为15.77%,抗-HCV阳性人数为208人,阳性率为86.31%男性感染HIV的危险性大于女性,RR=1.6271,男女感染HCV的危险性无差异,RR=1.0694,女性感染RPR的危险性大于男性,RR=2.4885,健康对照人员抗-HCV阳性人数为1人,阳性率为0.40%,在健康对照人员中未检出抗-HIV及抗-RPR阳性者。结论吸毒人员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应结合吸毒人群的特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吸毒人群共用针具与不安全性行为。

【关键词】美沙酮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率危险度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217-01

近年来,吸毒人群已成为我国艾滋病(HIV)、梅毒(RPR)、丙肝(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将HIV、RPR、HCV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扩散人群。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南京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流行,按照国家的有关具体要求,我们于2011年对在我中心美沙酮服药门诊接受治疗的原吸毒人员抗-HIV、抗-RPR、抗-HCV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检测对象及标本处理选取2011年在我中心美沙酮服药门诊接受治疗的原吸毒人员241人,平均年龄为39.8岁,其中男177人,女64人,另选取性别和年龄构成相近的252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一次性采集静脉血样5ml,分离血清待检。

1.2试剂与方法使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下发的人类免疫缺陷病HIV(1+2)抗体、HCV抗体及RPR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阳性者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

1.3统计学分析将检测结果按照统计学方法计算感染率,并进行危险度评价。

2结果

检测在我中心美沙酮服药的原吸毒人员及健康对照组人员的血清共493份,结果见表1。

表1南京市美沙酮服药人员及健康对照人员抗-HIV、抗-RPR、抗-HCV检测结果

3讨论

3.1检测结果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且主要传播途径类似,都是经由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周衍衡和刘丰亮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在中国籍静脉吸毒人群,还是在缅甸籍静脉吸毒人群中,丙肝的感染率最高,而艾滋病的感染率最低[1]。而重庆科研人员通过调查认为HIV感染率与受调查对象的工作情况、婚姻状况、月收入、吸毒年限、吸毒方式、是否共用注射器、共用注射器时间、注射器主要的清洗频率、清洗方式存在联系[2]。

3.2影响因素分析吸毒是艾滋病、丙肝的温床。一部分吸毒者滥用毒品后,出现人格改变和典型的精神病症状,行为不能自制,有的还会出现幻觉冲动,极易发生嫖娼或群体性乱行为,成为了性传播艾滋病及丙肝的媒介。吸毒者的不良性行为还与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在女性吸毒者身上具有明显特征。

3.3应对措施预防艾滋病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通过吸毒相互传播,核心问题是杜绝共用注射器的现象;同时,加强女吸毒人员的管理及预防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参考文献

[1]马艳玲,杨莉,陆林,等.云南省不同吸毒方式吸毒人群HIV及HCV感染分析

[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230-231.

[2]袁方.重庆市戒毒所和美沙酮酮门诊吸毒人群艾滋病感状况和危险因素分析

[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3919-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