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青年群体拖延行为的现状调查

/ 2

保山市青年群体拖延行为的现状调查

许蕊周俊燕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拖延现象在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速的生活节奏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拖延症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拖延症会对青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因此社会必须对青年群体的拖延行为加以重视。本文将以保山市为例,具体探讨保山市青年群体拖延行为的现状,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青年群体;拖延行为;现状调查

引言:拖延症指的自我调节失败,即使已经预料到后果有害,还是把计划推后的一种行为。拖延症在我国的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以保山市为例,15-40岁的社会群体会因拖延症而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严重的甚至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因此,探讨青年群体拖延行为的现状,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势在必行。

1研究内容

1.1确定拖延类型

首先,此次调查以保山市的青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确定保山市青年群体的拖延类型。不同阶层的青年,会存在不同类型的拖延问题。以学生为例,青年学生长期学习,对学习生活感到乏味,会导致因厌倦而产生的拖延行为。以无业青年为例,这些青年沉溺于网络世界,会导致因过度游戏而产生的拖延行为[1]。

1.2分析拖延程度

其次,分析保山市青年群体拖延程度也是本次调查的研究内容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青年群体进行划分,以年龄、工作性质为依据,判断青年群体的拖延程度,并分别求出比例。

1.3探讨拖延原因

再次,本次调查旨在探讨造成保山市青年群体拖延行为的原因。从辩证的角度看,造成拖延行为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社会因素,第二是个人因素。深入探讨造成拖延行为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有利于寻找应对策略。

1.4寻找应对策略

最后,本次调查旨在寻找拖延行为的应对策略。青年群体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政府、社会机构、教育机构等部门必须联合起来,使青年群体摆脱拖延问题的困扰[2]。

2研究过程

2.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中,要搜集与保山市青年群体拖延行为有关的材料,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再建立课题小组,确定最后的研究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聘请专家来拟定方向,为研究提供科学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编写开题报告,可以为拖延行为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研究阶段

在研究阶段中,要根据上述的研究内容展开调查工作,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广泛搜集材料,建立起与保山市青年群体拖延症行为有关的模型。同时,要对拖延行为进行分析,及时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

2.3验证阶段

在课题成果已经初步成形之后,应该对结论进行验证,判定课题成果的缺陷,进行相应补充。同时,要把理论内容应用到保山市青年群体拖延行为的实践中,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最后的研究成果。

2.4结题阶段

在结题阶段中,需要总结拖延行为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在总结之后,应该撰写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以PPT的方式呈现出来。调查人员对课题成果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后即可结题。

3调查方法

3.1调查问卷

首先,制作调查问卷,以拖延行为为主题,让保山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青年填写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填写,可以了解保山市青年群体的拖延特点、成因和程度。调查人员总结问卷资料,将相关内容记载到数据库中。

3.2个人访谈

其次,通过个人访谈的形式,对保山市青年群体进行个人访谈。在访谈过程中,要注意青年群体的差异性,调查人员邀请学生、教师、白领、领导等不同阶层的人进行采访,让他们对青年群体拖延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应对策略,然后再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3实践探究

再次,以实验探究的方法展开调查,对保山市一部分青年进行实验探究,寻找研究拖延行为的可行性,分析课题成果中的缺点和可以完善的环节,为下一步研究引导方向。

4研究结果

4.1拖延类型

经过研究,发现拖延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鼓励型,满足于最后几分钟忙碌而带来的快感。第二种是逃避型,回避失败,甚至害怕成功。第三种是决心型,没办法下定决心迅速做完一件事情[3]。

4.2拖延程度

经过调查,发现拖延程度有以下三种:第一种程度较轻,总是慢性地将工作往后延迟。第二种程度中等,已经形成了延时工作的习惯。第三种程度较重,个体已经意识到拖延带来的困扰,但是无能为力。

4.3拖延原因

造成拖延的社会原因有:社会的生活节奏较慢、娱乐方式多样化、社会压力增大、享乐之风盛行等等。造成拖延的个人原因有:宿命论、强迫症、叛逆心理、道德责任缺失等等。

4.4应对策略

首先,青年群体需要科学的时间管理。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应当先处理重要事件和紧急事件,然后处理紧急但不重要事件,最后处理不重要且不紧急事件。合理分配时间,有效应对拖延行为。

其次,青年群体应该增强自我效能感。社会和学校应该让青年群体养成积极心态,让青年群体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企业和学校在设置任务中要综合考虑青年的自身素质,培养其责任心,提高青年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拖延行为。

再次,青年群体应该进行正确的归因,判断是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导致了自身行为的失败,不要把失败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不够等,应该考虑外在影响因素。只有正确归因才能增强青年的自信心,摆脱拖延行为。

结论:青年群体的拖延现象日趋严重,拖延行为不仅浪费了青年的时间,更使青年的生活陷入失衡状态。因此,社会应该寻找有效策略,克服青年群体的拖延问题,使青年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缪斯,李梅.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其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2,06:30-34.

[2]李欣晏,刘小珍,周玉修,曾玮.大学生学习拖延相关研究述评[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123-125.

[3]丁婷婷,余秀兰,龚雪.大学生学业拖延类型的比较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