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油田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

梁久芳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天津市300280

摘要: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满足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掌控全局的要求。油田的生产安全是国家重大财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油田地域广阔,油井站点众多,生产一线常位于边远的山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通信设施简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抢险工作不能迅速及时地进行安排部署,信息传送不准确及时,会给国家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应急通信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了油田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油田;信息管理;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

1油气田突发事件危险源分析

石油天然气化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具有事故易发及事故危害性等级高等特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四川盆地灾害频率高、波及面广、损失严重。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应急通信保障系统也别是移动应急通信系统是高效开展抢险指挥、应急救援等工作的必备手段。图1为突发事件及抢险现场。油气田突发事件危险源分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板块,如表1所示。

2油田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

2.1卫星应急通信系统

(1)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特点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具备在油田任何地方的语音通讯、高速互联网、局域网接入以及实时视频图像、数据文件传输等各种功能,当出现地面光缆中断、专网公网通信全部中断以及油田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井喷、闪爆)时,可及时协调相关单位部门,指挥调度抢险人员、设备和物资进入现场,实时指挥现场抢险,采用有效的抢险方式和手段,将突发重大灾害事故的人生安全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所处高纬度、高海拔、交通不畅、极端天气频发的环境特点,车载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安装方便、便于运输、系统完备、功能齐全等特点,对组织抢险救灾、防汛、应对突发事件、保持信息畅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油田应急通信指挥平台系统的组成

油田应急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地面中心站及应急通信车。地面中心站作为卫星网络的中枢节点,成为应急通信系统的核心。油田生产指挥中心作为本次系统建设的地面中心站,配置地面卫星设备,使用直径为3.7米的卫星天线。中心站系统具备10MHZ带宽传输能力,同时具备6路视音频传输、1路网络数据传输、3路卫星语音传输的功能。

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是油田通信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突发事件及突发灾害救援现场的通讯中心、信息中心和指挥中心,应急通信指挥车是下情上报、上令下达的神经网络和保障系统,是关系到突发事件及突发灾害救援现场行动成败和质量的关键。应急通信车为集卫星、网络数据通信、音视频处理传输、无线通讯、无线数据传输等多种综合性功能于一身的大型野外应急工作平台;主要应用于油田应急抢险及工程数据、图像的传输使用,并可将井站视频画面和数据服务器中的实时资料数据回传至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可监控作业现场传回的视频图像,完成与应急通信车的通信,并对其进行指挥、调度。

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拥有静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单兵视频通讯系统、扩音系统、IP电话、网络系统等多种功能;并配备车载固定摄像头、便携式三防摄像机、头盔式摄像头等视频采集设备;具备4M-8M带宽的传输能力,有三路及以上视频矩阵切换和同时上传的能力。通信车在油井现场可通过静中通将车上的高清摄像头拍摄到的实时图像信息传到油田地面指挥中心。当在静中通车无法到达的地方,可采用无线微波音视频采集设备采集现场的信息,经视频编译码系统将信息转变成IP数据流,再通过卫星链路传输到油田指挥中心。其传输的路由为:应急通信车←→卫星←→关口站←→卫星←→油田指挥中心固定端站←→油田指挥中心。

2.2便携式应急指挥终端

该系统可以自由切换网络,内置了电信和联通的3G网络,能自动判断信号强弱而选择最佳运营商,在没有3G网络可以切换卫星BGAN网络,局域网,Wifi等网络。设备和配件都集成到军用野外防水、防尘型手提箱中,方便携带,并可有效抵抗碰撞。可根据现场状况选择地点架设系统,根据需要随时变动采集地点,支持多方实时互动,多方音频接入,最多同时显示4路远端视频,高清晰彩色防水红外摄像机,360度无限位云台,采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视频TIVC编解码算法,超低码率,带宽自适应,最高可达25帧/秒,能在40kbps的码率传输清晰的监控画面,在12kbps的码率传输清晰的语音,采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TQoS传输机制,保证在IP有线特别是无线网络环境下视频和音频传输质量。

3结语

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油田生产野外施工队在信息方面的需求,在“数字化油田”场站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油田应急通信系统的建成,为各油田的应急通信手段的建立和增强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该系统满足了油田应急日常管理、事件接报、应急处置等的需要,实现了应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为提高油田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对油田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应急管理概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美)哈岛,2012

[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M].中国经济出版社,宋劲松,2011

[3]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7(04)

作者简介:梁久芳(1987.3),女,天津大港人,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士,助理工程师,单位: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研究方向:应急管理,通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