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指标的临床研究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指标的临床研究

吴珂伟冯恩志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关键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对个体的预后[1]。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COPD患病率不断攀升,COPD的高发病率给患者和社会均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COPD严重程度的评估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急性加重的情况肺功能结果以及有无合并症[2]。其中肺功能的评估,可使用GOLD分级:慢阻肺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再依据其FEV1下降程度进行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分级,可分为:GOLD1级:轻度,FEV1%pred≥80%;GOLD2级:中度,50%≤FEV1%pred<80%;GOLD3级:重度,30%≤FEV1%pred<50%;GOLD4级:极重度,FEV1%pred<30%[3]。

一、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的选择

1、肺功能

肺功能检查,可客观和直观的反映气流受限的程度,且具有敏感性好,特异度高,重复性好,无创性的优点,有助于COPD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肺功能检查是确诊COPD的必备条件[4]。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表明患者存在持续气流阻塞,即COPD。全球COPD指南强调任何考虑可能患COPD的患者都建议行该项检查[5]。测量其FEV1/FVC%<70%,为排查其是否存在气流受限,再根据结果及临床表现做出是否是COPD的诊断,该检查同时还可以评价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

肺功能检测指标:①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②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③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表明肺过度通气,有参考价值。④一氧化碳弥散量及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比值下降,对肺功能有参考价值[6-7]。FEV1主要从流速方面反映大、中、小气道和肺组织的综合功能状态,在反映小气道功能时略显不足,因此FEV1与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结合使用,可能更全面反映其气道阻塞的可逆性,从而减少误诊、漏诊[8]。

2、血气分析

COPD患者因持续性气流受限,支气管和肺组织结构不断破坏及感染,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导致肺血管床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结构重塑,逐渐产生肺动脉高压。低氧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进一步诱导免疫炎症反应的启动[9]。COPD患者外周气道阻塞,通气不畅,肺气体交换能力减缓,血液内二氧化碳滞留,氧气浓度降低,最终导致高碳酸血症的发生,因此,进行血气分析,可以间接反映COPD患者的通气能力和肺功能[10]。PaO2及PaCO2可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改善或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和酸碱失衡,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及多脏器功能不全,进而为呼吸功能的改善争取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11]。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评价指标

在西方国家,随着研究的进展,中、重度COPD患者常合并肺动脉高压(PH),且PH已逐渐成为备受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PH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渐进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组病理生理综合征,常累及右心,导致右心功能异常[12]。PH是由肺血流增加和肺血管阻抗增加所导致右室后负荷增加,进而右室代偿性肥厚扩张的一类疾病,症状出现后多以难以控制的右心衰竭而死亡[13]。患者常表现为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和内膜增生以及重构等临床症状,也是心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理环节。长期PH可使右心室肥厚、扩张,功能减退,但由于右心室的解剖特点,目前对右心功能尚无理想方法进行准确测量[14]。经过广泛阅读文献探讨超声心动图对COPD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超声心动图各项检测指标如下。所有右心功能指标的测量均参照2010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颁布的超声心动图评估成人右心功能的指南(AS指南)所推荐的测量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室收缩末期测量心尖四腔切面测量舒张末期右心室基底段内径;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RVOT)近端内径;剑突下切面测量舒张末期(RVAWT)[15]。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可由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心脏彩超等检查进行进一步评估,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2]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PocketGuidetoCOPDDiagnosis,ManagementandPrevention,Updated2016.

[3]陈灏珠,钟南山等.内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PocketGuidetoCOPDDiagnosis,ManagementandPrevention,Updated2016.

[5]夏帮云,肖香佐.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J].2014,15(8):125-127.

[6]杨生岳,冯恩志,郭玉枝等.FEV1%和FEV1/FVC对判断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流阻塞的比较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1,22(2):103-105.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7):481-487.

[8]赵世光,荣光生,仇煜.支气管舒张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27-28.

[9]陈立斌,尹凤英,张盛敏.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9).

[10]MatsushimaS,InuiN,YasuiH,etal.Indacaterolandtiotropiumcombinationtherapyi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PulmPharmacolTher,2015,30:11.

[11]陈茂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6(7):6.

[12]文萍,刘蓓等.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53):76-77,85.

[13]王静,张健等.组织多普勒右室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模型兔右室功能的实验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7):1243-1246.

[14]赵美丽,陈松旺.Tei指数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6):413-415.

[15]孙海霞,张亚萍.Tei指数评价高海拔地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10,2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