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木不同药用成分抗炎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柘木不同药用成分抗炎作用研究

郭健1刘善利2李志坚1

郭健1刘善利2李志坚1(1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53;2昌乐县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2400)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30-02

【摘要】研究柘木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的耳肿胀实验和伊文斯兰渗透实验,考察柘木不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柘木不同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的抗炎作用,其中以柘木黄酮和柘木多糖的抗炎作用效果最好。结论柘木的不同提取物都具有抗炎作用。

【关键词】柘木抗炎研究

柘木为桑科构棘属植物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1],为落叶灌木或乔木,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在国内分布较广。柘木是一种传统中药,其功效主要为清热凉血,舒筋活络;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更多的开始对柘木治疗肿瘤作用研究,同时也对柘木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大的进展。本研究在立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柘木不同药用成分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采取小鼠耳肿试验和伊文斯兰渗透实验对柘木的水提物,黄酮,粗多糖进行抗炎作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不同药用成分的制备

1.1药品的采集柘木药材选自潍坊市周边县市区的安丘市刘家窑镇,离市区20公里的荒坡之上,经我院植物分类学博士许崇梅博士鉴定,确系为桑科柘木。取其根部,回来后洗净晾干,粉碎后备用。

1.2样品的提取

1.2.1水提液的制备

称取柘木干燥粉末20g,放入圆底烧瓶内按照料液比1:15加入水,回流提取3次,2h/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定容至50ml,得0.4g生药/ml水提液。

1.2.2柘木黄酮的制备

称取柘木干燥粉末300g,放入圆底烧瓶内按照料液比1:6加入75%乙醇,回流提取2次,3h/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得乙醇浸膏。冷冻干燥后得柘木黄酮。

1.2.3柘木多糖的制备

称取柘木干燥粉末200g,放入圆底烧瓶内按照料液比1:6加入水,回流提取3次,2h/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250ml,加入3倍量95%乙醇,有固体物质析出,抽滤,旋转蒸发浓缩后,冷冻干燥,得柘木粗多糖。

2小鼠耳肿胀实验

2.1动物选取昆明种小鼠80只(由我院动物中心提供),质量20g±2g,雌雄各半。

2.2试剂与仪器二甲苯(AR),电子天平(德国梅特勒EL—204),可调微量加样器(美国热电),打孔器,电子表。

2.3实验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空白组,对照组(银黄组批号:110701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按说明书灌胃8mg/天,水提物高组(20ug/天生药量),低组(4ug/天生药量);黄酮高组(1mg/天粗黄酮量),低组(0.2mg/天粗黄酮量);多糖高组(1mg/天粗多糖量),低组(0.2mg/天粗多糖量)共八组。依次以水;银黄水溶液;柘木水提物高,低浓度;柘木黄酮高,低;柘木多糖高,低喂药。每天灌胃一次,连续三天后,于最后喂药1小时后开始试验。每组小鼠右耳正反面均匀涂抹二甲苯20ul,左耳为对照。涂药1小时候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用打孔器在左右耳相对应的部分打下耳片,电子天平称重,分别记录左右耳质量,计算肿胀度和肿胀率。肿胀度=右耳质量—左耳质量。

肿胀率=(右耳质量—左耳质量)/左耳质量*100%

结果如下表:

3伊文斯兰渗透实验

3.1动物选取昆明种小鼠80只(由我院动物中心提供),质量20g±2g,雌雄各半。

3.2试剂与仪器伊文斯兰AR级,醋酸AR级;紫外分光光度计

3.3实验过程将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空白组,对照组(银黄组批号:110701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按说明书灌胃8mg/天,水提物高组(20ug/天生药量),低组(4ug/天生药量);黄酮高组(1mg/天粗黄酮量),低组(0.2mg/天粗黄酮量);多糖高组(1mg/天粗多糖量),低组(0.2mg/天粗多糖量)共八组。依次以水;银黄水溶液;柘木水提物高,低浓度;柘木黄酮高,低;柘木多糖高,低喂药。每天灌胃一次,连续6天后,于末次喂药1小时后开始试验。小鼠尾静脉注射0.2%的伊文斯兰0.2ml,随即腹腔注射1%醋酸0.2ml,20min后脱颈处死小鼠,以生理盐水4ml冲洗腹腔,冲洗液以3000转/min离心10min,离心液上清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计590nm比色测定其Abs。制作伊文斯兰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0.0470+12.49XR=0.9976.以计算小鼠腹中渗出的伊文斯兰数量,该数值越小表明血管通透性低(其抗炎效果好)。

表:抗炎实验结果X±SD

组别数量渗透液伊文斯兰含量渗出抑制率

从抗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柘木不同的药用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中以黄酮的抗炎效果为最佳,明显优于现在市售的传统抗炎药物。

4讨论

柘木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在《本草纲目》中收于木部,用于“妇人崩中血结,疟疾”,近代民间开始用于消化道疾病和肿瘤的治疗。对于柘木其他药用作用的研究也在积极地开发之中,本研究对比目前柘木常用的几种药用成分的抗炎效果,发现柘木不同的药用成分都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尤其是柘木黄酮其抗炎效果优于市售的传统抗炎药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柘木这一传统中草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中药大词典(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502.

[2]杜立基,张国明.柘木研究进展.中国现代中药,2001,9(5):27-30.

[3]宋耐宝,杨学东,王义明等.柘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现状.中草药,2005,27(3):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