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综合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综合护理干预

江丽华夏寒英王秀爱韩燕

江丽华夏寒英王秀爱韩燕(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胃病专科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及综合护理。方法采用立式ASE2000型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共观察1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FC诊断标准。结果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FC150例,显效105例,有效23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5.3%,无一例因心理因素而终止治疗。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FC疗效确切,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FC患者心理状态和便秘症状,全面提高FC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仪功能性便秘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286-02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生活节奏变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病人呈显著增多趋势,尤以功能性便秘明显。随着胃肠病学的发展和行为疗法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日趋显著,据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率达到75%以上,给长期便秘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我科通过护理干预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能更好地全面评估病人生理、心理状况,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配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科学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病人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对增加治疗效果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

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FC)150例,男65例,女85例,年龄35~80岁,平均60岁,病程三月~一年。

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FC诊断标准:在最近三个月有下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症状:(1)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2)至少有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3)至少有25%的排便有不尽感。(4)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5)每周少于3次排便,如果不使用泻剂,很少见到松散便。

本组150例有52例排便感到费力;有44例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有42例排便有不尽感;有40例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本组病例每周均小于3次排便。近一周全部病例未用任何影响胃动力的药物。排除器质性便秘。

3操作规范

生物反馈训练采用立式ASE2000型(常州科迈电子公司)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进行治疗。治疗前,向患者解释肛管直肠的解剖特点和排便机制,治疗时患者取侧卧位,将肛管电极和一根单通道测压导管插入肛管和直肠。首先让患者认识自身肛门、直肠和腹肌运动的正常和(或)异常图形,再指导患者学会并掌握增加腹内压、收缩和放松肛门的动作要领,反复训练。每次在医院训练持续约1h,连续5天,休息两天。每个疗程10次。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要求患者在家中自行训练(巩固在医院训练的动作),2—3次/d,每次20min,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维持缓解时间。

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1)临床痊愈。(2)显效。(3)有效。(4)无效。

5治疗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FC150例,显效105例,有效23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5.3%,无一例因心理因素而终止治疗。

6护理体会

6.1心理宣教我们根据患者的知识结构、社会家庭结构以及年龄、性格等具体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最佳方式进行宣教,反复、细致、耐心地介绍生物反馈疗法的有关知识、原理和治疗程序,消除心理负担和顾虑,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以良好的心态主动接受治疗。

6.2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6.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坚持每日清晨喝一大杯温开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软化大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不偏食,食谱经常变化。

6.4取得家属支持。

6.5日常行为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加活动量,如每日做早操、步行锻炼、体操和太极拳等。日常生活要注意多动少静,如上下楼梯尽可能不搭电梯,出门以步带车,坐位工作时间久了,做做半蹲动作,伸伸四肢,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6.6优化治疗环境。

6.7治疗结束后护理: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坐位工作,劳逸结合,调整进食品种增加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治疗期间嘱其在家中进行同步反复练习,需坚持不懈地训练。

6.8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FC,要求护士熟练操作。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中随时观察病情,了解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配备完备的抢救措施,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加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宣教和心理护理,以提高疗效。

7小结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FC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创伤,无痛苦,复发率低,与药物及手术治疗相比有明显优势。其疗效确切,迅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FC患者心理状态和便秘症状,全面提高FC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杜文东,吴爱勤.医学心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