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岗位设置的实施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医院岗位设置的实施与体会

朱晓凌

朱晓凌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226005)

【摘要】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医院开展岗位设置管理的具体方法,分析了医院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院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317-02

岗位管理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岗位管理是实现我国事业单位基本用人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1]。医院是人才、知识密集型的卫生事业单位,其工作重点是做好人的管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转换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岗位设置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省、市下发的一系列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我院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市人社局和卫生局的统一指导下,已经全面完成了医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如下:我院设置岗位总量458个,其中:管理岗位23个(六级岗位2个,七级岗位2个,八级岗位13个,九级岗位4个),专业技术岗位407个(三级岗位12个,四级岗位20个,五级岗位9个,六级岗位20个,七级岗位20个,八级岗位61个,九级岗位81个,十级岗位61个,十一级岗位61个,十二级岗位62个,十三级岗位按需设置),工勤技能岗位28个(技术工二级岗位1个,技术工三级岗位6个,技术工四级岗位15个,技术工五级岗位6个)。

2主要做法

2.1健全组织,成立岗位管理领导小组

为保证本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医院岗位设置管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人事科,办公室主任由人事科长担任。

2.2现状调查,合理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岗位设置前,进行详细的调查,做好各个岗位人力资源结构收集和整理,包括对职工学历、工龄、职称、职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初步掌握医院职工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提供足够的原始数据。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制定人员的编制、岗位人数,对各岗位人员的数量进行确定,仔细分析,反复测量,同时考虑留有适当的中、高级职位,以便为医院储备新进人才等因素,制定了本院岗位设置方案和实施细则。

2.3广泛动员,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宣传工作

为确保岗位设置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全面宣传发动。在全院职工代表大会上主题讲解省、市和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公布本院岗位设置方案及实施细则,确保精神吃透、标准吃透。目的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让全体干部职工明白岗位设置,以岗定人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多劳多得,优劳酬的具体体现。

2.4落实方案,制定工作程序并组织实施

根据本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的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主管局备案;完成竞聘上岗工作,确定拟聘人员;提请主管局审核;提交市人社局验收认定;与职工依法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与义务,以此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3岗位设置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

3.1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不够

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的指导性文件及实施意见为医院岗位设置与管理指明了方向,但微观层面的具体措施并未跟进。如何科学设置每个科室的岗位数量、如何科学进行岗位界定和评估、如何制定一套科学的岗位绩效考核标准以及分配机制等,都缺乏一套权威的实施方案,医院仍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进[2]。我院在力争满足政策硬性指标的前提,结合实际,按照相关政策精神制定出一套符合本院的岗位设置方案。

3.2如何确定岗位总量及各系列比例

确定岗位总量,需兼顾医院现状及未来发展人才预留空间。本院通过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核定医院总岗位数为458个。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占比数的合理性问题如何确定,主体岗位到底占多少比较合适,根据各行业不同应该有所区别,但各个行业并没有明确合理的比例数可参照。我院根据职工原职称聘任情况,考虑到管理人员大部分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部分后勤或工勤类岗位已采用第三方公司外包形式租用劳动力,故我院管理、工勤类岗位比例在设置时相对较少,核定管理岗位占岗位总量的5%,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89%,工勤技能岗位占岗位总量的6%。

3.3如何做好编外人员的岗位管理

岗位设置只是针对编制内的人员,而实际上编制外的人员在医院却占越来越大的比例,本院编外人员比例达49.5%。在实际工作中,编制内和编制外所做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还是存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这个问题仅由医院是无法解决的。医院虽努力缩小编制内外的待遇差距,但“编制”所衍生的待遇和福利、心理落差依然存在[3]。如果不能覆盖医院的所有岗,不能将不同身份的人员全部纳入,必将影响编外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人员流失,不利于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培养和使用。我院在岗位设置工作中,编外人员参照编内人员同步进行,使他们在职称聘任上与编内人员不存在差异,大大提高了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3.4如何编制岗位说明书

医院涉及医生、护理、医技、药剂、行政、后勤等部门不同岗位,即使分类编写,因涉及岗位等级众多,岗位说明书的种类还是非常多的,医院为了能完成岗位设置的工作,只能大方面的笼统编写,不能细致反应各专业类别的需求,使得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趋于形式,不能很好反映各类岗位的职责。考虑到医疗行业存在一定的共性,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一些基础性的岗位上统一撰写岗位说明书,方便医院参照使用。

4岗位设置工作的体会

4.1领导重视是前提岗位设置工作不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矛盾交错。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坚强的组织保障,岗位设置工作是难以推行的。医院领导非常重视,院长、书记亲自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做到组织、机构、人员三落实,为岗位设置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4.2掌握信息是基础岗位设置管理直接关系到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人事部门在前期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对所有职工的学历、工龄、职称、聘任时间、论文发表、科研成果等信息都要准确掌握,为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提供准确、真实的基础材料。同时也需了解可能发生矛盾的情况,将隐患估计充分并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4.3科学设岗是核心岗位设置情况直接关系到聘用工作的实施。推行医院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应当对本单位岗位的需求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岗位的职责、任务以及目前的任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科学决策。同时,加强医院岗位设置管理,按需设岗。这是实现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是深化医疗系统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医院稳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4.4全员参与是根本医院实行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院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医疗系统的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的顺利实施与否取决于医院领导和职工对该制度的理解、认识和参与程度。医院的稳步发展依赖于每个医院职工的共同奋斗,如果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配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实施。因此,要努力进行制度和政策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正确引导,努力创造良好的医疗改革环境。保证医院的有序、稳定发展。

4.5公平公开是保障岗位设置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实施岗位设置既有改革的一面,也有竞争的一面,存在利益的重新分配等易引起矛盾的因素。因此,我们对于整个工作程序,特别是大家关注的岗位说明书、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竞聘上岗的考核细则等对全院职工公示,对职工提出的疑问由专人耐心解答,广泛接受监督,确保公正,使岗位设置工作能按既定程序顺利推进。

5总结

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对于医院人事管理体制创新、完善医院现有的用人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医院借助推行岗位设置管理的绝佳时机,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理顺岗位聘用关系、建立高效能人才激励机制,历时十个月,我院首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完成,440名职工均聘用到相应岗位。岗位管理增加了全院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金菊.医改背景下医院岗位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40-41.

[2]施燕吉、徐爱军.我国公立医院的岗位设置探讨.医学与社会,2013,26(3).

[3]蒋辉.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的困境与辩证思索.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1).

[4]朱小平.公立医院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人才,2013,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