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程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程越

程越

长春水务集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前,电力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电力资源的使用具有危险性,这就要求在使用中应该重视电气安全技术的应用,避免由于对安全问题的忽视所造成的各种事故。本文从电气安全概述出发,分析了电气安全技术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相关的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电气安全,减少电气设备安全事故,促进电气设备、系统的安全性。

关键词:电气安全;安全技术;安全防范

引言

目前来看,电气安全的范围很广,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气系统的设计的难度加大,从而使得影响电气安全的因素逐步增多,一旦使用不规范,将会诱发各种安全问题,甚至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电气安全的综合性较强,便捷性与风险性并存,使得对于电气安全的预防极为重要。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提高安全用电意识,避免不当操作,整合与优化各方资源,提高电气安全的协调性。

1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涉及的内容较多,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设备应用的普遍性提高,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用到电气设备和系统,且电气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加剧,这种复杂性使得电气安全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电气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造成了电气安全的综合性突出,使得电气系统、设备应用中便利与风险并存。因此,电气安全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完善电气安全评价体系,增强人们对电气风险因素的识别与预防,使得人们能够在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下采取应急措施,提高电气安全技术水平。

2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2.1隔离带电体的防护措施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中隔离带电体的防护措施主要从绝缘、屏护、间距的控制出发。首先,从绝缘来看,主要是借助于一些绝缘材料,对于特点特定位置等进行封闭处理,实现带电体、电位的隔离等,使得电流的传输更为顺畅。电气设备、系统的绝缘性能能够影响电气安全,较好的绝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电气安全事故。绝缘材料能够实现冷却散热、支撑固定机械设备、保护导体等多方面的作用。其次,屏护是指通过设置屏障、遮拦等物件实现带电体与外界的隔离作用,该种方式的使用范围有限,一般在带电部位绝缘包裹不便等情况下使用。最后,间距主要保持人体与带电体、地面的安全距离,主要是为了避免人、车辆或者其他物体近距离接触带电体所出现的各种短路、火灾等事故,这个安全举起通常被叫做电气安全距离,该距离一般要根据电压高低、设备种类与安装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2.2安全电压

电气设备或系统中安全电压的确定一般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该电压是某些设备电压的上限,低于正常的水平,通俗来讲,两个带电导体之间、任意带电导体与地间电压都较低,根据相关要求,该安全电压都低于50V。

2.3保护接地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保护接地,主要是要保持在正常状态下不带电,一旦出现绝缘材料的损坏或者出现带电的金属结构,就必须通过导线与接地体的科学、可靠连接来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接地装置一般包括了接地体与接地线。接地体又有人工与自然之分,而接地线可以实现接地体与电气设备相关部位金属导体的连接,也有自然与人工之分。在接地装置的安装上注意对人行道或者建筑物出口的避让等,而电气设备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要单独连接,避免串联,一般情况下,接地干线应有两个位置与接地体相连。

2.3.1选择适合接地设备安置的土壤

“电气接地系统”从字面上也能理解其是作用于地下的系统,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接地设备也确实是要安置在地下的,这样才能使电子与大地相连,作有规则运动,从而避免以人为导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对接地设备的安置点进行选择时需谨慎,由于接地设备属于零件组装类产品,而零件具有不稳定性,它们的工作质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接地设备安置点时要对土壤进行筛选。

2.3.2准确测量接地电气的电阻

对接地电气的电阻进行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气的正常运行,换句话说,接地电气的电阻,决定了电气是否具备正常工作的条件。在这一测量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土壤进行测量,这一过程建立在上面所说的土壤条件选择上,根据土壤条件来选择电气电阻测量工具,然后再根据实际条件,制定一个科学的测量计划、确定测量方法。对于测量方法和测量计划的确定,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一定的工作手法,才能选择出一个适合该地区电气电阻测量的方案,这是保证电气安全的第二步措施。

2.3.3提高设备安装技术

电气接地设备的安装过程是一个考验工作人员综合技术的过程,由于在电气设备接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接头和线路需要联通,所以这部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很高[1]。这部分工作操作难度并不在于上诉所说的土壤方面,也不在于电气电阻方面,而是在于操作手法方面,而操作手法是需要长期积累来获得的,且要保证操作无误,这就要求这部分工作人员具备深厚的工作经验,且对设备的构造、组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保证电气安全的第三步措施。

3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3.1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实行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化

为了实现电气安全,在电力相关单位,应将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种等进行班组的编排,同时根据岗位职责进行安全生产目标的划分,使得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各个班组可以发挥自身的岗位职责,充分将安全生产目标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中,使得生产、设备运行始终处于良性循环运行中[2]。班组安全生产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切实考虑显性与隐性因素,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2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电气安全的防范与实现还应该重视电气安全操作,随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及时分析运行状态,一旦发现运行故障,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日常生产工作中,很多人员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上往往只重视当前的目标,而忽略了设备本身对人的安全威胁,进而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3]。因此,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上,相关人员要密切分析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不当操作,重视关键部位的处理,提高对于电气安全的防范与处理。

3.3强化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的防范还应该从强化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着手,严格规范操作人员的使用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的意识,当操作人员用高于36V的设备进行生产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来进行,实施必要的安全防护,比如使用绝缘材料等。在一些电线的处理上,应该对一些残留电线进行绝缘处理,避免后期出现漏电等情况[4]。当需要进行电气设备的高空作业时,相关人员系好安全带,避免高空坠物等情况,高空作业最好不要在极端天气如雷电情况下进行。

结束语

电气安全技术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电气生产与作业中,应该重视安全防护,加强电气保护,结合设备、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电气安全隐患或者威胁,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降低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齐彦平.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全技术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0):152+253.

[2]黄春彦.防火和防爆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199+213.

[3]王伟.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技术的控制措施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6(33):176.

[4]程凤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5,22(0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