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工艺温控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工艺温控优化

孔金凤

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阜新市123000

摘要:基于分析法及黑箱模型理论,针对规模为14亿m3/a的煤制合成天然气的工艺设计,对其主要工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不同工段及整个工艺的损失状况.结果表明:气化工段的普遍效率最低,甲醇洗工段的普遍效率最高,分别为84.75%和98.90%,系统的损失主要发生在气化工段,占整个工艺损失的77.78%;变换、甲醇洗和甲烷化工段分别占整个工艺损失的5.49%,4.04%和12.68%;在气化工段,增加副产蒸汽压力对于提高效率效果并不明显,提高效率应着重改善气化炉和洗涤冷却器的操作条件;对于甲烷化工段,增加副产蒸汽压力能明显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增大副产蒸汽量.

关键词:煤制合成天然气,加压气化,粗煤气变换,低温甲醇洗,甲烷化,分析,能量转换

引言:煤制合成天然气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能量转换过程,对其进行流分析能明确能量转化、传递和损失的情况,为改进流程、提高能量利用率指明方向,从而对整个煤制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但不是针对实际工艺而是模拟工艺.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局部工段的分析,鲜有关于整个煤制气实际工艺分析的报道.局部的分析不能明确整个工艺的能量利用情况.本研究针对某企业年产14亿m3煤制合成天然气的设计工艺,对其加压气化、粗煤气变换、低温甲醇洗和甲烷化工段进行分析,探讨整个工艺中损失的大小和部位,研究节能的潜力所在。

一、甲烷化技术开发现状

甲烷化技术按照反应器形式可分为绝热床、等温床、流化床、浆态床等多种形式,技术各有优劣。绝热床技术中反应器不直接进行换热,而是采取体外废热锅炉换热的形式,同时采用循环气、水蒸气注入、多段反应器等手段共同实现温度控制,该技术以西南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为代表。等温床技术在反应器中直接进行换热,迅速带走反应热量,理论上更容易控制反应温度,以上海华西、北京华福等为代表。

1、焦炉煤气甲烷化技术

(1)甲烷化技术原理

焦炉煤气甲烷化是焦炉煤气中的CO、CO2和H2以催化剂为载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高热值CH4的过程。反应方程式为:

受原料煤种和焦化工艺条件的影响,焦炉煤气中各组分含量在一定范围波动,但甲烷化反应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以CO甲烷化反应为主。文献中有不少关于CO甲烷化、CO2甲烷化的报道,对甲烷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CO反应过程中C—O断裂方式和加氢机理依然存在分歧。Fujita[6]等认为C—O直接断裂成活性C和活性H,然后直接发生反应生成CH4。近期研究发现C—O断裂过程中形成了羰基氢化物、甲酰基等中间体,反应的控制步骤和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甲烷化反应伴随着甲烷分解、一氧化碳歧化等副反应,副反应析出的碳可能导致催化剂失活。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的H/C比例或向体系中加入水蒸气可以抑制副反应,避免催化剂失活。甲烷化反应是体积缩小、伴随强放热的可逆反应。热力学研究表明,1%CO2甲烷化能使气体绝热升温60℃,1%CO甲烷化能使气体绝热升温72℃。温度急剧升高,从化学平衡来讲不利于甲烷化反应进行,放热一旦失控,容易烧结催化剂,使催化剂失活。因此,甲烷化技术的关键是控制甲烷化反应的温升,不同甲烷化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反应温度的方式。

(2)甲烷化催化剂概况

催化剂是甲烷化反应的核心要素,能显著改变甲烷化反应速率。甲烷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剂、载体对甲烷的收率和选择性具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第Ⅷ族中Ni、Fe、Co[、Pd、Ru等过渡金属元素是甲烷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起主要催化作用。Ni基催化剂价格便宜,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但对硫、砷极为敏感。Fe基催化剂价格便宜,但活性低,易积碳失活,已逐步被淘汰。Co基催化剂对环境适应性较强,但选择性差,应用较少。Ru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反应温度低的优点,但价格贵,且温度较高时Ru易升华流失。催化剂载体一般没有活性,但载体能够均匀分散催化剂活性组分,对催化剂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及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Ni基催化剂常用的载体有SiO2、TiO2、Al2O3等。SiO2载体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较大,但与金属组分间相互作用、协同催化作用较弱,机械强度不高,提高SiO2载体综合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TiO2载体的热稳定性、低温活性好,但高成本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Al2O3载体具有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的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载体。研究发现,Mo基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过程中具有耐硫性,但催化活性不高,提高耐硫催化剂活性成为未来催化剂研究的一个趋势。

二、煤制天然气安全技术期待

一个煤化工项目能否长期运行并产生效益,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气化炉安全稳定、长周期地运行。对煤种的要求非常高,几乎是各种类型气化炉都存在的一个缺陷。一旦煤种不适应,表现为内件损坏、停车,甚至发生泄漏、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目前的煤化工产业,煤种适应问题关系到生产设备气化炉能否安全稳定运行,这是一场技术革新,有待突破。

二是物流已是风险最高、频率最大的节点。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物流已是安全风险最高的一环。据统计,每年我国陆运危化物品在2亿t左右,危化品安全事故中近77%发生在运输过程中,其中泄漏事故占67%。煤化工项目大进大出,多数原料和产品运输依靠铁路和公路。就我国资源和市场分布情况来看:煤化工生产主要在西部,市场主要在东部。由于西部到东部之间铁路运力趋于饱和,很多企业必须采用汽运作为对外运输方式。汽运价格远远高于铁路运输,控制运输成本方式不当,则必然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多发的现象。

结束语

总之,国家对于煤制天然气总体仍坚持“战略视角、科学规划、目标清晰、示范先行、有序向前”的思路,指明环保、资源等前置条件:既综合考虑煤化工产业发展,又要节水节能降低排放,明确禁止使用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发展煤化工产业。在发展经济、改善能源短缺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启.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回路系统模拟分析[J].化工进展,2017,01:146-155.

[2]王逵,池琴,李蕊,王艳国,郝占虎.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热点透视及未来展望[J].现代化工,2017,02:11-16.

[3]王明华,毛亚林,李瑞峰.现代煤化工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7,02:17-20+41+7.

[4]张旭.煤基合成气制替代天然气甲烷化工艺优化[J].石油化工设计,2017,02:12-17+5.

[5]王思远.基于Aspenplus的高温甲烷化流程模拟及能量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