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2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特征分析

谭宇斌

谭宇斌(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现状突出表现在择业的意识上,其主要的择业心理特征有享受安逸的择业心理、爱慕虚荣的择业心理、盲目浮躁的择业心理、依赖等待的择业心理、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等,它们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为了树立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以历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实例说明了以上心理对择业的不利影响以及分析了该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

0引言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就业竞争的激烈,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择业,许多学生从心理上甚至感到恐慌,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究其原因,许多学生对目前的市场调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尚未适应,加之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本无优势可言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更是困难重重,倍感个人前途渺茫,信心丧失。为了正确引导我院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本文对我院历届服装设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后进行了总结,得出该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享受安逸的择业心理

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角色错位,不是主动去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而是对工作环境和薪金期望值过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要成为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制板师和服装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从艰苦的一线做起,而且必须坚持到符合企业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用四五个月走走过场,但有些毕业生过于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将其当作择业的唯一标准,不愿意干脏、累、工资低的活儿,对个人发展缺乏长远考虑。在2009届的就业推荐中,某市的一个印花厂需要手绘能力较强的图案设计师,愿意接受我们的应届毕业生,这是一个成为设计师的大好时机,因为该厂愿意为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状况下更是非常难得的(据我们到服装企业实地考察了解到,迫于金融危机的心理压力,服装企业的应对方法是保守发展,即不培养新人,也不扩大生产,只求稳步发展),而且当地有很多这样的印花厂,这一类设计人员都是紧缺型人才,进入这样的企业将大大缩短了成为设计师的距离,但我们的学生首先关心的是他的厂房有多少、设计师有没有单独的工作室、厂区地点如何、住宿条件如何、工资待遇等,对这份工作的发展前景视而不见,结果丧失就业良机。

2爱慕虚荣的择业心理

部分高职服装设计毕业生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分析,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择业,而往往是以周围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即使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为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服装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甚至有些设计公司还很小,在这种境况下,规模小工作环境不够体面的企业就成为了毕业生择业时放弃的对象,即使这些企业的效益很好,非常适合自身的发展,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找到比别人更好的单位,至少不应该比别人差,就如上面所提到的桂林某印花厂。也有部分毕业生,过于向往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的生活,择业理想化色彩浓厚,对大城市、大企业和收入高、福利好、地位高的企业情有独钟,孤注一掷,对我们本地新兴的较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和老品牌企业不闻不问,一心只想往广东跑,这种浓厚的虚荣心态,与大众化社会需求实际发生错位,往往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局面。“这山望着那山高”,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别人的就业取向上。

3盲目浮躁的择业心理

盲目浮躁的情绪使得学生择业时不切实际、不做调查、好高骛远。有些高职服装设计毕业生虽然综合素质较高,但在就业时往往不切实际,盲目地狮子大口,他们过分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他们未经过生产流水各环节的锻炼就提出要进设计室、麦架房、板房,要有丰厚的薪金等,致使一些企业望而却步。而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进行市场调查,不细致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对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缺乏主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不知所措,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一窝蜂地投放简历,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当有单位有意向录用时又彷徨不定,给求职带来困难;也有的毕业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动手能力较强、创意思维敏锐、综合素质较好,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求职时挑三拣四,而就业后又不脚踏实地,成为跳槽一族。这些毕业生往往陷入一种自设的困境,很容易脱离现实,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4依赖等待的择业心理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崇尚自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部分在“关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们习惯了一切由家长代劳,自身缺乏独立自主性和计划性,对求职择业意识淡漠,表现出消极依赖的心态,就业主动性差,择业目标游离不定,虽然接受了三、四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例如有些学生想要到广东某地去就业,首先问老师在那里有没有企业的直接关系,然后就是问那里有没有师兄师姐可以联系,希望别人为他安排好一切后可以直接上班,如果没有人帮忙介绍,即使遇到一些自己较满意的单位时,他们都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只是“广东一游”,重新回来等待别人的帮忙。

5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

有些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应聘制板员工作时,面对企业的制板要求不知所措,即使是平时已经练习过的内容,也会错漏百出,甚至有一些干脆放弃;还有一些学生不敢应聘运用绘图软件进行设计的设计师岗位,生怕自己能力不足,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丢脸。这就是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所影响的择业态度,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对自身的求职优势认识不足,包括个人的专长、能力、兴趣、爱好,自己的专业优势、主要优点等,更多地看到自己的劣势和不足,认为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他们面对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缺乏勇气、不敢竞争,往往对所选职业拿不定主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面前过分谦虚,不敢大胆推销自己,不敢对能胜任的工作大胆说“行”,总是“试试看”,从而错失择业良机。

这种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除了有个人性格因素之外,与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主要行业、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形成,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劳动者不同学历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致使一些企业用工无标准。用人单位片面强调用人自主权,存在着用人上的随意性,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大量雇佣廉价劳动力,使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相关行业,造成大量的高职人才不能按培养目标就业,并受到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和上述廉价劳动力两方面的压力,因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自卑灰心的心理。

以上的择业心理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他直接影响了择业行为,以及影响了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择业的态度。因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高职毕业生应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保持心理平衡,从容地面对就业。

参考文献:

[1]张金福,刘翠兰.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心理及调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

[2]丁兆玲.高职毕业生择业心理探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