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浅谈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刘关柱

刘关柱(大连意达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钻孔灌注桩施工应用于地质情况复杂,软硬变化大的岩层。因此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施工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才能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加以控制。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钻孔垂直度钢筋笼断桩

0引言

一般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钻孔(设泥浆池制备泥浆、泥浆循环清渣)→清孔→灌筑水下混凝土→安放钢筋骨架。桩基础施工过程,由于工程情况不同,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有些比较直观,易于控制,如钢筋笼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的制备、桩位偏差等;而有些是隐蔽的,难以完全检测,因而控制起来比较困难,如桩孔垂直度、桩顶混凝土强度等。如何减少这些因素对桩质量的影响,下面就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1钻孔垂直度

目前桩孔垂直度的检测绝大多数仅限于测上部钻杆的垂直度来推测桩孔垂直,或者不测,仅有少部分工程中使用了测孔仪器对桩孔进行全断面检测,规范要求桩孔的垂直度不大于1%,然而从测孔仪反映的资料可知,对于一个桩孔,其垂直度上下是不一致的,多数情况存在上部直,下部偏,而且偏心的轨迹也不一致,可能越钻越偏,成孔时一旦发现孔斜,再进行纠偏难度很大,费时费料,这就要求我们对桩孔的垂直度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测孔资料反映钻机的成孔垂直度较差,其主要原因是钻机自重轻,易移位,钻杆刚度相对较小,并且有些钻杆连接后都不同轴。因此开钻前一定要支稳、调平钻机,并保证立轴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判断,不断校核钻杆垂直度,发生偏斜及时调整。

2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

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mm,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就可能会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给二次清孔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同时还要考虑在施工中常用的测绳遇水后缩水的问题,因其最大收缩率达1.2%,为提高测绳的测量精度,在使用前要预湿后重新标定,并在使用中经常复核。

3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

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因此要根据底梁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来确保钢筋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4灌注混凝土施工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易出现的问题有:①导管接送严重漏水,造成断桩。发生这种故障的后果非常严重,进水,使混凝土形成松散层次或囊体,出现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废桩重做②护筒外壁冒水,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位移,使桩孔偏斜,无法施工。③孔壁坍塌。施工中发生孔壁坍塌,往往都有前兆。有时是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有时护筒内的水位突然下降,这都是塌孔的迹象。因此为防止导管漏水,施工中我们保证导管制作及具备以下条件:①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②各节的安装接头的对接位置,预先试拼并作好标记,安插导管时须按试拼时的状态对号安装,所有的法兰盘接头均须垫入5~7毫米厚的橡胶垫圈,安放时须对正放平,拧紧螺栓,严防漏水。③导管使用前做好水密性试验。导管不要埋入混凝土过深,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等技术指标。

5桩顶混凝土强度

由于桩顶部混凝土受力最大,其质量的控制也比较关键,桩顶的质量比桩身混凝土的质量难控制,当首灌的混凝土冲出导管后向四周扩散,与孔内泥浆相互掺合形成一定厚度的稀释混合层,随着混凝土的继续灌入,该部分始终被顶升在最上层,把泥浆与桩身混凝土分开,最终在桩顶凝固成含浮浆、泥渣的混杂层,施工中混杂层的厚度难以掌握,并且在灌注过程中由于导管要上下抽动,可能使部分浮浆随导管混入桩身混凝土一定深度,使桩芯夹泥。

桩顶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有:混凝土强度不够、桩芯夹泥、未灌注到位等。影响因素主要有:①泥浆性能:当清孔不彻底,泥浆比重大,含泥渣较多时,水下灌注时就影响混凝土的扩散,并使混凝土的顶升困难,这时混杂层厚度必然较大;②灌注工艺:一般要求导管埋深2~6m,但当导管埋深过大,灌注则困难,一则容易埋管,二则要不停的上下抽动导管促使混凝土下落,这样必然会使桩顶部分浮浆进入桩身,形成桩顶混凝土芯夹泥;③清孔工艺:清孔的方式、时间都影响到孔内泥浆的性能,泥浆比重大不利于灌注,混杂层必厚。另外要有适宜的初灌量,灌注混凝土时要及时拆导管;及时测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还要保持一定的超灌量。

6断桩、夹泥、堵管

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采用18cm~20cm,并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人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8m~10m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2cm~16cm,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每灌注2m3左右测一次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同时要认真进行记录,对日后发现有问题的桩质量有很大作用。

7结论

钻孔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属隐蔽工程项目,质量检查比较困难,要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分析和判读实测结果,同一个桩基工程,各检测单位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检测,由于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的差异,其结论偏差很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通过钻孔灌注桩工程的施工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加强现场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只有这样桩基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赵志缙.应惠清.主编.

[2]《桩基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罗骐先.主编.

[3]《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张忠亭,丁小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