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论现代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王柳欣

王柳欣(丰顺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是由北向南逐步推进的,国家对夏热冬暖地区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要求相对较迟,而广东省的气候炎热,高温时间长,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内陆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广东省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广东省能源形势严峻,节能工作是势在必行。从而,在实行建筑节能工作的同时,首先从设计技术这一方面全面展开。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设计

0引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并先后颁布一系列规范、标准。然而实际工作中,这些有关建筑节能的标准、规范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建设仅仅是基础工作,要贯彻这些标准、规范,还需要加大设计执行力度,以设计为关键环节促进节能建筑的建设。

墙体保温内外有别建筑节能包括规划、设计、能耗比、绿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等,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通过对围护结构墙体进行保温隔热使其达到建筑节能对墙体的技术要求,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关键环节。墙体要保温就像羽绒服比棉衣要暖和一样,住宅墙体用的什么保温材料,是节能的关键;保温层放在墙外还是墙内,保温效果也不同。时下,我市的节能建筑在墙体的保温上普遍采用的是外保温技术,能否采用内保温技术?内外保温在效果上是否有差别?这是不少购房者颇为关心的问题。建筑节能办公室调研员周维楚对此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外墙内保温是在外墙体内侧复合一层保温隔热层;外墙外保温是在外墙体外侧复合一种保温隔热层。外墙内保温具有施工方便、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低、综合造价低等特点,但外墙内保温存在着诸多缺陷:其一、保温效果差。外墙内保温无法解决梁、柱等“冷热桥”问题,就像灌满了开水的热水瓶,因没有盖瓶同样起不到保温的作用。

1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节能、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并先后制定了一批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9-8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l34-2001)等。期间,各地方也根据情况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建筑节能技术规程、标准。

然而近年来,这些标准、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住宅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住宅建设随之迅速加快,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面积总和。然而80%以上的新建住宅几乎都是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建筑业已成为耗能最多的行业,建筑高能耗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顽疾。

上述尴尬局面,一方面说明推行节能建筑还需要加大节能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节能技术基础建设等;另一方面,正如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强调的那样:抓节能标准建设只是基础,抓设计执行力才是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确存在执行力较低的现象,不少设计师认为节能规范约束了建筑创作、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等,加之来自于业主方面成本控制的要求,节能技术难以得到贯彻。

2节能建筑的设计关键所在

2.1设计是贯彻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前承业主建设意图,后接具体的施工建设,在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通过图纸表现出业主的建设意图,又系统化了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后续施工最为关键的依据。工程实践证明,项目功能是否实现基本取决于设计,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或考虑不周,必然造成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按图施工、按图监理;业主单位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业主单位一般对相关节能设计的各技术标准、规范知之甚少。因此真正能理解并贯彻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要求的非设计单位莫属,这为发展节能建筑提供了先天条件。

2.2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节能建筑发展观。节能建筑日益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焦点,但是一提到节能,不少设计人员就把它同高技术、高费用等联系起来;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要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必须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材料和产品,若没有相应的材料和产品可供选用,建筑节能只会是一句空话;还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严格贯彻节能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会大大制约设计师的创作思维。那么设计人员如何贯彻相关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呢?首先需要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节能建筑发展观,现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澄清:

2.2.1工程实践证明,基于我国国情,相当一部分的低技术策略也能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关键是如何因地制宜、关注那些替代的适宜技术与方法、有没有花费必要的精力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等。为此英国著名建筑师邓斯特认为:节能住宅的关键之处在于“智能设计”,即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他所强调的“智能”也意味着“挖空心思”寻求简单有效的节能方法。

2.2.2虽然节能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节能产品、节能材料的应用,但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没有相应的工程需求,就不能促进节能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节能建筑与节能产品(材料)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而且工程实践也不断证明,不少项目的特殊需求却成为节能材料、节能产品研发的推动力。

2.2.3在高层建筑中使用,需特别注意下列问题:①系统与基层墙体应有可靠的固定:高层建筑承受风荷载较大,而且墙体部分会产生很大负风压(吸力)。因此,保温层应与基层有可靠的粘结,采用保温板的,还应有机械锚固的辅助措施。②系统的防火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现在用于高层建筑的外保温材料较多采用阻燃型聚苯板,这类材料具有可燃性,用于高层建筑外墙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如设置防火隔离带等。③外饰面层应采用涂料(或彩色砂浆):系统中的保温层多为轻质多孔材料,剪力强度较低,所以饰面层不宜采用面砖。如粘贴面砖必须要有可靠的措施,以防止面砖脱落伤人。④系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要求: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应不少于25年。

节能建筑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配套工作的建设:一要加强配套的节能法规建设,避免业主意图对设计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二要继续加强节能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确保节能技术标准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以此加大对设计工作的引导作用;三要建立健全节能设计的第三方审查制度。确保有关建筑节能的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得以贯彻落实;四要加强施工管理、把好质量验收关,发挥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