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科住院患者心理护理

/ 2

浅谈内科住院患者心理护理

王道英

王道英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心理护理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1]。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如何在了解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是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现对248例内科住院患者的心里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48例内科住院患者中男性158例,女性100例,其中25-35岁134例,36-59岁84例,60岁以上40例。病因依次有心血管疾病66例,脑血管疾病118例,呼吸系统疾病22例,糖尿病46例,其他6例。

2患者心理特点

2.1焦虑、急躁心理内科系统由于病种复杂,病人诊查时间较长,而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病人的心理感受,往往不能给予耐心解释,使病人产生焦虑、急躁心理。有的疾病来的比较突然,许多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容易产生紧张、急躁及焦虑。有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由此产生各种心理反应[2]。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很大,不配合治疗;有的与医护人员争吵不休,严重时甚至发生医患纠纷。本组焦虑、急躁心理患者258例,病因依次有脑血管疾病104例,心血管疾病60例,呼吸及其他疾病32例。

2.2恐惧及抑郁许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同时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也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疾病折磨使病人情感脆弱,依赖心理增强,自控能力下降,产生恐惧心理;家庭的困境使病人承受经济压力,感到有孤力无助的抑郁感觉。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心境、睡眠障碍、兴趣丧失,有自罪感。研究报道住院的不同阶段79.1%的患者曾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这直接影响患者的主观幸福感[2]。本组患有恐惧及抑郁患者136例,主要为脑血管疾病78例,心血管40例,呼吸及糖尿病18例。

2.3丧失信心内科慢性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患者表现情绪低落,有的患者哭闹不止,不配合治疗。患者丧失信心的心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有时甚至可引起病人的病情变化。本组信心不足共有56例,主要为脑血管疾病36例,心血管疾病14例,糖尿病6例。

3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人在心情愉快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3],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在心理护理中,言语是最好用的工具。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之一[4]。患者入院后我们护理人员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同时,我们观察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其病情、性格、文化层次等,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用恰当的关爱、尊重和真诚的语言,感动病人,让病人感到温暖,这往往能够解除由于环境而产生的陌生感、孤独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焦虑,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对于病人提出的健康咨询问题,要认真回答,不能因工作繁忙而敷衍了事。我们对258例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护理措施,使252例患者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加快了疾病的康复,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另外3例疾病病程较长,心里浮躁,还需进一步沟通。

3.2搞好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过程。护士在采取心理疏导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方法,不能仅强调自己的社会标准和观念,而是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5]。我们护理人员深入到患者的内心世界,体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思想,归纳出患者的问题。首先,通过沟通对患者产生抑郁、依赖性增强及自信心减弱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患者足够的信息,制定个体心理疏导计划,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其次,对患者的感受表示理解和默认。通常在交谈1-2次后再涉入主题,帮助患者深化认识,消除患者心理上的误区。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体会到家庭、同事、亲友的支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提高了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我们对258例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心理疏导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多患者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4讨论

在现代护理行为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要求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在与患者的交往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性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使其在治疗护理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依据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要进行心理护理,我院对收住的258例患者的精心护理,使大部分(97.7%)患者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了疾病的康复。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3.0%。

参考文献

[1]袁剑云,金桥.系统化整体护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6-42.

[2]周碧兰,周惠.161例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分析[J].西南军医,2007,15(4):24-25.

[3]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335.

[4]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60.

[5]辛山秀.在成人教育中倡导“SDL”法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2(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