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观察周晓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观察周晓敏

周晓敏

周晓敏夏邑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河南夏邑476400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30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栓塞,28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AFP含量为(274.12±37.61)ng/ml,观察组血清AFP含量为(57.08±21.35)n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近期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化疗栓塞;射频消融;肝癌;近期效果【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35-02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我国患病人数约占全世界的55%,死亡率极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1]。外科手术切除和肝移植一直被认为可能是肝癌的根治方法,但只有约15%的患者能够通过手术切除肝癌[2]。对于难以通过手术切除的肝癌,一般多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治疗。随着治疗技术逐渐成熟并完善,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开始被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3]。本文拟探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以期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纳入和排除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均经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肝癌;②病情不适合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切除治疗;③肿瘤病灶仅局限于肝脏内,无肝外转移病灶出现;④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⑤未接受除化疗栓塞、射频消融以外的治疗方法;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⑦临床资料完整。

1.2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30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栓塞,28例)。

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58.61±7.03)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6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60.07±6.8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确定肿瘤所在位置、大小、数目及血供等情况,再利用微导管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00mg、丝裂霉素4mg、表阿霉素20mg),并以超液化碘油5~15ml及2mm2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通过导管注入肿瘤病灶供血动脉以达到栓塞目的。具体栓塞剂量根据肿瘤大小及血供情况而定。

1.3.2观察组采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方法同对照组。1周后再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采用美国RITA1500型治疗仪,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肿瘤位置、大小等来确定射频参数。治疗时根据肿瘤情况调整射频针的位置,保证消融范围超出肿瘤边界至少0.5cm,以使肿瘤组织完全坏死。

1.4观察指标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FP含量。

术后2周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肿瘤坏死范围。

1.5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肿瘤体积缩小大于50%;有效:肿瘤体积缩小25%~50%;稳定:肿瘤体积缩小低于20%;无效:肿瘤体积无变化甚至增大,病情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AFP变化情况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血清AFP含量分别为(983.61±243.67)ng/ml和(957.39±273.45)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AFP含量为(274.12±37.61)ng/ml,观察组血清AFP含量为(57.08±21.35)n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3讨论肝癌死亡率较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手术切除及肝移植被认为是可以根治肝癌的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只能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目前临床上以介入治疗为首选方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等。临床实践表明,单一介入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并不理想[4]。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直径较小的肝癌病灶效果较好,但是直径大于5.0cm的病灶则容易出现残留,复发率较高。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将射频电极穿刺入肿瘤内,通过射频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治疗肿瘤[5],因“热沉效应”易导致肿瘤残留并复发[6]。Meloni等[7]通过制作肝癌动物模型发现,应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表阿霉素肿瘤内注射能明显扩大消融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另有研究表明,经皮穿刺射频消融可以增加病灶坏死区周围组织表阿霉素沉积[8]。单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或肝动脉化疗栓塞均有局限性,通过联合治疗可以达到互补。

本研究显示,通过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总有效率可达90.00%,明显高于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并且AFP血清含量明显下降,表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得到了有效抑制。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以将肿瘤血管栓塞,使射频热量不容易散失,扩大热凝固的范围,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转移。综上所述,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近期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案。由于样本量较小,随访周期较短,对于确切疗效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1]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J].肝脏,2009,14(3):237-245.[2]ParkinDM,BrayF,FerlayJ,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02[J].CACancerJClin,2005,55(2):74-108.[3]MachiJ,UchidaS,SumidaK,etal.Ultrasound-guidedradiofreguencythermalablationoflivertumors:percutaneous,laparocopic,andopensurgicalapproaches[J].JGastrointestSurg,2001,5(5):477-489.[4]陈俊卯,杨德久,田素红,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在伴有肝动静脉肝癌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2):195-196.[5]SeidenfeldJ,KornA,AronsonN.Radiofrequencyablationofunresectableprimarylivercancer[J].JAmCollSurg,2002,194(6):813-828.[6]曾江正,郝新宝,张建辉,等.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18-1621.[7]MeloniMF,GoldbergSN,MoserV,etal.Colonicperforationandabscessfollowingradiofreguencyablationtreatmentofhepatoma[J].EurJUltrasound,2002,15(1-2):73-76.[8]BojalianMO,MachadoGR,SwensenR,etal.Radiofrequencyablationoflivermetastasisfromovarianadenocarcinom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J].GynecolOncol,2004,93(2):55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