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治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儿隐睾治疗探讨

黄国强1赵一宁2

黄国强1赵一宁2(1山东省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272300;2山东省鱼台县人民医院山东鱼台272300)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95-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隐睾症的临床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将6年来收入院的163例小儿隐睾症合理采用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均采用睾丸低位固定术。结果本组经手术治疗均效果良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阴囊低位固定治疗小儿隐睾症疗效确切,为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儿童隐睾症治疗探讨

隐睾症英文名:cryptorchidism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程序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隐睾的发病率在生长发育中逐渐降低,在新生儿中大约有4~10%的男婴出生时睾丸未完全降至阴囊内,生后仍在继续下降,至1岁时隐睾发生率仅为1~2%,在成人约为0.4%,表明睾丸的下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单侧隐睾较双侧多,约为5:1。隐睾的发生与胎儿发育异常有关,多表现为单侧隐睾。

我们自2006年1月以来收治小儿隐睾163例,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均采用睾丸低位固定术,效果满意,结合有关文献,重点对其术前诊断、手术年龄、手术方法等进行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1隐睾侧别本组符合入选标准共163例共181侧,其中单侧145例,双侧18例。单侧中右侧93例,左侧52例。

1.1.2隐睾位置腹股沟管内93例109侧,外环口31例32侧,内环口20例20侧,腹腔内15例16侧,先天性无睾丸4例4侧。

1.1.3并发其他器官畸形合并腹股沟斜疝18例,鞘膜积液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3例,阴茎系带过短导致阴茎发育畸形2例。

1.1.4手术年龄本组手术年龄最小1岁,最大15岁,平均3.2岁。

1.2手术方法寻出隐睾,充分游离精索,将睾丸放入阴囊睾丸床并固定在阴囊低位皮肤上。168侧手术顺利,4侧病例由于解剖和精索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精索过短、张力大,而只能将睾丸固定在根部牵引,4侧经腹股沟和腹膜后广泛探查,沿精索血管探查到盲端未见睾丸,结合术前B超检查无发现睾丸,证实为先天性无睾丸,5侧高龄患者(11-15岁),术中探查睾丸腹腔型,并已萎缩呈米粒大或绿豆大,精索细,质软无弹性,考虑睾丸无功能,在探查对侧睾丸发育较好情况下行睾丸切除术。合并症手术治疗:18例腹股沟斜疝均作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6例加作疝修补术,6例鞘膜积液同时行鞘膜翻转术,2例阴茎系带过短致阴茎畸形给予阴茎系带松解,取游离皮瓣阴茎成形术。

2结果

本组经手术治疗均效果良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3讨论

3.1隐睾的病因文献报道[1]小儿隐睾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分泌因素。②睾丸先天性缺陷。③机械因素。④遗传因素。从本组病例看,各种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3.2病理及术前诊断睾丸长期停留在不正常的位置可引起不良后果:(1)睾丸萎缩。(2)恶性变。(3)易外伤。(4)睾丸扭转。(5)其他。

如果病人染色体为XY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升高,血清睾丸酮(T)降低,而且睾丸酮的水平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刺激无反应,则为双侧睾丸缺如,不需要手术探查。

对于单侧睾丸缺如术前难以确诊,可先采用内分泌治疗。典型病例诊断不难,诊断不清者术前应做B超检查,如无睾丸回声,必要时可作CT扫描检查[2]。近年有报道术前摸不到睾丸的病例,可借助腹腔镜,如还不能确诊者,广泛手术探查是最可靠的最终诊断。

3.3手术治疗:对于单侧隐睾或用激素治疗无效的双侧隐睾均应手术治疗。

3.3.1手术时机建议作睾丸固定的年龄越来越早。目前多认为在2岁以前作手术较好。对于低位隐睾亦可在6岁以前作手术。手术年龄:隐睾长期处在不正常的位置,由于温度较阴囊处高而影响睾丸生长发育。有报道隐睾小儿的生殖细胞从第2年起就受到抑制,至青春期90%的腹内睾丸丢失了生殖细胞,并且由于睾丸发育不良、萎缩,容易发生恶性变,资料认为隐睾发生恶变的机会比正常多13-43倍[2]。另外由于睾丸离开阴囊的保护,容易发生外伤、扭转,因此不论是单侧或双侧隐睾,为避免日后影响生育、恶性变以及外伤扭转的机会,都应早期进行治疗。作者认为,隐睾手术年龄最好在2周岁前,传统6-8岁的观点有失偏颇。

3.3.2手术方法外科治疗小儿隐睾术式多达百余种,哪种术式疗效最佳各家意见颇不一致,我们采用经腹股沟斜切口,找到睾丸,充分游离精索和输精管,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双侧隐睾如果不能固定于阴囊内,应保留一个睾丸并尽可能将其放在皮下,以保留其内分泌功能。对于青春期以后的单侧隐睾,尤其是高位的、摸不到睾丸的隐睾,应作睾丸切除,以防止癌变。本组采用阴囊低位固定均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操作中应轻柔仔细,必要时可将精索筋膜与肉膜缝合固定,作改良睾丸固定术。对于精索长度不够或无法将精索游离者,可作精索改道,或采用Flower-Stephen术式(即保留输精管血运而切断精索),或行自体睾丸移植术。

3.4对于睾丸切除问题一直为临床所争议,有些人认为保留萎缩的睾丸,仍期望能分泌性激素,但近年来多数学者提出,保留萎缩睾丸可能产生交感性睾丸病,并能增加恶变机会,故应考虑行睾丸切除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

参考文献

[1]金春实,陈富荣,崔毅,等.中华医学临床研究(第三辑).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6,616-617.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784-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