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品管圈来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使用品管圈来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

刘杰成晶晶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8)

【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QCC)手法来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方法:成立本科室品管圈,通过大家集思广义,脑力激荡并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进行问题改善。结果:通过改善措施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由改善前的17.8%下降为改善后的6.6%,目标达成率112%,进步率为63%。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是设计了适合本科室的ICU终末处理核查单、修改了ICU终末处理流程和ICU护理员终末处理流程,无形成果是全组人员沟通能力、团结协助及QCC手法都有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品管圈;终末处理;不完整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305-03

终末处理是指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对其床单元及周围环境进行集中清洁、消毒的处理措施[1]。为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使用目前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2],透过同事之间的脑力激荡来相互启发、分析原因再集思广益地寻找对策,解决问提,也透过不断的持续改善,来增进服务质量,我院ICU于2017年8月1日—2018年1月14日开展“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的品管圈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主题选定

经由所有参与品管圈的成员,运用脑力激荡的方式针对任何需要改善的问题提出看法,经由投票方式以,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总分第一为本次活动主题,本期QCC活动主题为“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表1)。每个步骤都有负责的圈员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

1.2材料

所有品管圈成员全程参与并且每月召开一至二次会议,经讨论制定了活动计划甘特图,ICU终末处理流程图,从而设计了ICU终末处理查检表。

1.3现况分析

针对问题点分析,找出问题的来源及发生原因。根据患者物品、床旁物品消毒处理、备用床单元、护理文件及物品准备五类,于2017年8月15日—9月5日共对41例共1716项终末处理进行了查检,其中未落实项为305项,终末处理不完整率为17.8%,用柏拉图[3]来表示,以80/20法则来表示前80%为主要改善重点,可知床旁物品消毒及护理文件是主要改善目标。床旁物品中听诊器、手电筒消毒并定位放置、床头小盒子、吸痰筐及泵的处理是改善重点,因在品管圈实施过程中改用电子特护单上线,故取消护理文件项。

1.4真因分析

通过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从人、事、物进行分析,确认发生终末处理不完整的真因有:终末处理项目多,易漏、听诊器,手电筒,气压腿套用完未归位、床头小盒子处理职责不明确、吸痰框内杂物多,无基数。

1.5目标设定

通过品管方法中目标值设定公式进行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重点改善×圈员能力)[4],计算出改善值是7.8%,目标值下降为56.2%。

1.6对策拟定

根据圈员的讨论分析,针对真因拟定的对策:(1)制定ICU终末处理核查单(表2),接到病人转科或出院医嘱后,管床护士逐条检查核查单上“患者物品”栏,做到病人自备药,个人物品及摄片等无遗漏。病人出科后管床护士进行逐项终末处理、消毒、备床及物品的补充准备,各个事项完成后对照终末处理核查单进行核查,做到查漏补缺。(2)修改终末处理操作流程:床边存放患者物品的小盒子及乒乓球手套由护理员浸泡消毒,护士检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终末处理结束后管床护士需对照核查单进行逐一检查,做到无遗漏。将消毒好的手电筒、听诊器、气压腿套定位防止,吸痰管定基数20根,拍照上传到微信群,做到人人知晓摆放位置及要求。(3)修改护理员终末处理消毒流程:培训及考核护理员对床边存放患者物品的小盒子、乒乓球手套及床单元消毒处理方法,管床护士负责督查护理员工作。(4)将需要的护理文件由办公班准备好,并用回形针将一套一套分别夹好,管床护士直接取用一份。

1.7评价方法

对改善后的终末处理不完整率进行统计,并与改善前比较。目标达成率=(改善后一改善前)/(目标值一改善前)x100%,进步率=(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100%。

2.结果

2.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终末处理不完整率由改善前17.8%下降到改善后6.6%(见图2)

2.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目标达成率为112%,进步率为63%。

3.讨论

近年来,如何控制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已成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5-6]。终末消毒是清除病房或床单元物表暂居细菌的有效方法[7]。品管圈作为一种加强管理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深化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8-9]。目前品管圈也被广泛用于医院医疗管理和品质改善的重要方法之一。

此次品管圈通过圈员们的共同努力,使用品管圈特有的八二法则而不需要将每个问题点都进行改善,也就是通过改善百分之八十的主意因素就能够达到显著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功能。通过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从而达到对病人而言:减少病人物品遗漏,提高护患满意度;对同仁而言:提高物品准备完整性,节约接收新病人时间;对医院而言:规范终末消毒处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4.结论

品管圈改善分为有形及无形的成果。经由各项改善流程及对策的实施,将终末处理的不完整率由改善前的17.8%下降到改善后的6.6%是属于有形成果。在无形成果方面,全组人员在参与品管圈后对于手法如甘特图、柏拉图的绘制,流程图的设计及问题的分析,有了初步的体会和认知,在活动信心、团队合作及QCC手法上有了显著提高,这属于无形成果。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全体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利用鱼骨图找出了终末处理不备完整率的关键因素,通过使用终末处理核查单对病人出科前及出科后进行查对,使终末处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效能化,保证了终末处理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10],避免了因项目多导致易漏的发生。合理归置、备用一次性物品,可以使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及抢救工作中有条不紊,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临床工作效率[11]。通过对护士及护理员终末处理流程的修改,达到职责明确,终末处理方法正确的目的。将接收新病人需要的常规护理文件按份准备,避免不同文件多处摆放,容易漏项的发生,从而也大大节约了物品准时间。

本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此次QCC是本科室开展的第一个,圈员存在经验不足,分析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将根据PDCA管理模式不断改善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3-54.

[2]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17(2):37-39.

[3]叶斯水,王德雄.服务业的品管圈活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7-138.

[4]韦金翠,乔玫.品管圈活动在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54-55.

[5]徐世顺.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99-400.

[6]屈丹,马志红,梁进娟,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7):61-62.

[7]杨竹兰,张波,吴昊,等.神经外科ICU终末消毒效果监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274-3276.

[8]时丽萍,徐海艳,周端鹏,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J].护理学杂志,2013,28(1):18-19.

[9]陈晓华,王立,陈群,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外出检查运送的安全保障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58—56.

[10]史广玲等.ICU终末处理核查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8):592-594.

[11]王传秀,胡海丽.ICU常用一次性物品补充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医药前沿,2014,13(5):240-241.

作者简介:刘杰(1981-),女,江苏.宿迁,学士学位,主管护师,危重症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