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李林熹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从2000年至今,我们国家平均每一年会出现200多次城市内涝,这对城市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也难以正常,为了能够将这个问题有效化解,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各地政府积极推广PPP运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由于此类项目的特殊性,项目收益与政府补偿成为当前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对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为具体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绩效体系科学构建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海绵城市;PPP;绩效评价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低起点,高速发展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城市规模急速扩张与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水污染等问题愈发严重。在城镇建设中,河流、湖泊和湿地的填埋占用,城市地面过度硬化,缺乏雨水资源合理利用观念等是主要原因。正是因为想要切实化解城市治水的问题,习总书记针对海绵城市的建设问题做出了具体的指示,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在2015年,我们国家开始展开了海绵城市的试点,被选定的城市由中央财政进行补助,时间为3年,具体来说,直辖市每年补助6个亿,省会级城市每年补助5个亿,而一般性城市每年补助4个亿。然而,许多试点城市提出的建设规模都在百亿以上,仅靠政府的财政补助完全无法满足巨大的建设需求。在政府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

2发展海绵城市PPP项目所存在的问题

PPP融资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显现出明显优势,但通过统计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PPP参与的基础设施是经营性或准经营性产品,如自来水、供电、医疗、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需要消费者通过付费才能使用,因此社会资本很热衷于参与此类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园林、市政、排水等多个方面,大部分项目并非经营性项目,只能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投资回报。目前在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中,政府大多数是通过考核项目绩效逐年支付服务费。由于高风险、低回报等原因,社会资本对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绩效体系构建是否合理,补偿机制是否能够满足政府和私人部门的预期是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的关键。

3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在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与考核指标》是国内展开海绵城市评价的主要依据,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等。其评价的内容更多的是以一座城市整体的“海绵城市”建设为对象,实施到具体行业针对性并不强,如果生搬硬套容易对项目管理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绩效指标在绩效评价中不仅作为评价的尺度,同时还对项目的实施和运营起到引导作用[1],因此,在设计“海绵城市”绩效指标时应考虑到项目的目标和考核方式。本文将抓住海绵城市ppp项目运营阶段的重点,对其阶段性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识别,并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

3.1关键绩效指标

PPP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应遵循4E原则,即经济性、有效性、效率性、公平性。同时,明确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绩效目标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2]。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公众三大主体,本文通过对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发放100问卷,并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如表1所示:

表1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目标排序

如上表所示,工程质量是三大主体最注重的绩效目标,除此之外,政府部门更关心项目的竣工时间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私营部门更注重项目能否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而公众更关心项目的建设能否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通过利益相关者绩效目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特点,梳理出运营阶段关键绩效指标:公众投诉监督、公众服务满意度、运营技术是否可靠、运营安全指标、运营成本是否可靠、环境影响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生态岸线恢复、城市区域内涝防治、污水再利用率。

3.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以上识别出的关键绩效指标,建立运营阶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明确各指标评价的侧重点,其次,应确定绩效评价的方式。建立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以下依次顺序为KPI-评价方式-性质:公众投诉监督-公众投诉次数-定量;公众服务满意度-公众有效打分-定性;运营技术是否可靠-设备发生故障次数-定量;运营安全指标-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定量;运营成本是否可靠-实际运营成本/计划运营成本-定量;环境影响评价-委托第三方-定性;社会效益评价-委托第三方-定性;生态岸线恢复-查看相关设计图纸、规划,现场检查等-定量;城市区域内涝防治-查看降雨记录、监测记录-定量;污水再利用率-统计污水再生利用量和污水处理量-定量。

4结语

由于“海绵城市”涉及面广,项目之间差异大。现阶段政府通过项目绩效对私营部门进行补偿,因此,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是否合理关系到私营部门与政府间的良好合作关系,能否收回成本并实现预期收益,同时提供优质服务,有效防止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对项目绩效展开评价的过程中,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特定的评价指标,并对评价基准予以明确,确保相关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构建起完善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袁竞峰;Skibniewski;邓小鹏;季闯;李启明.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关键绩效指标识别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3):56-63

[2]王超;赵新博;王守清.基于CSF和KPI的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8):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