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素及对策分析

/ 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素及对策分析

李东英蔡学建

(黄石市洁城环境监测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了解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而提高环境质量,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所需相符。现阶段,大众的生产方式出现了一定的改变,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生态环境随之改变,了解环境质量水平,需要进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鉴于此,本文将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素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因素;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时,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严重的废气、废水、噪声、固废污染出现。所以,想要比较好地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以及治理,就需要以环境监测为基础来开展工作,大力促进环境监测的整体效率以及质量提高,从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一、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环境监测来说,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以及技术的应用,检测影响人类与环境发展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同时,进行一定的跟踪,保障环境的质量,有助于环境有效管理和污染治理。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空气和水质与土壤、固废以及噪声等,所应用的监测手段除了物理方法,还有化学和生物手段。在监测期间,主要涉及到调查背景和方案的确定以及布点的优化等,换言之,就是进行有效地计划和采样以及分析等。环境监测有助于环境工作的开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深入分析环境污染的问题,寻找到存在的污染源,有助于环境污染的有效监管以及治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环境监测所用的数据,将有效地数据提供给环境研究以及控制;能够帮助自然资源的有效应用,对环境进行保护,并对环境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完善,因此,对于相关人员来说,环境监测质量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因素的分析

(一)受到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环境监测的数据质量。对于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与岗位之间相符合的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还要确认工作人员的能力。环境监测者主要是指参与到采样和现场的测试以及样品的制备,还有测试和审核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确认技术能力或是缺少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就会导致仪器难以维护以及使用,有些还会在样品选择以及制备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对数据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因为不正确的操作使得仪器发生损坏,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环境监测者的培训以及监督必须得到一定的重视,促进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提高,确保环境监测的有效开展。

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环境监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监测期间,操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高低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换言之,如果有人为失误问题出现,就算监测手段比较先进,设备较好,还是不能弥补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由技术人员把控的,当操作人员难以明确环境监测的意义,擅离职守,工作态度比较消极的话,就会导致环境监测的质量出现问题。此外,因为环境监测的综合性非常强,加之各个环节之间都需要非常精密,一旦操作人员的行为出现问题,所具备的知识不专业,在操作过程中没有规范性的技能,就会导致环境监测的数据失去真实性,对环境质量分析以及评定产生影响。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需要加强该因素的重视,强化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

(二)受到所用仪器设备的影响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应用的仪器设备的状态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为环境监测的所有数据并不能通过直观所感受,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监测环境的过程总是会选择不同的仪器设备,设备本身的性能以及技术指标直接影响数据。因此,所有监测分析仪器均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在应用仪器设备前后,都必须确认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并根据标准规范的要求做好质量控制措施。与此同时,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及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作业的开展做好基础准备。

(三)监测对象的选取以及方法产生的影响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对象不稳定性以及不均匀性对数据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对于采样人员本身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各种类型的监测方法所应用的数据结果也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对数据结果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的话,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比对验证,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一)促进环境监测者整体能力提升

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来说非常重要,必须加强重视,环境监测者需要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和标准化的操作规范以及质量的控制要求,同时,必须全面掌握安全防护的知识。在环境监测者对相关工作进行开展前,就需要确定能力,主要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及盲样测试等进行,还要进行能力确认。此外,必须强化环境监测者以及管理者的相关培训,强化培训力度,有效开展质量监督以及质控活动,还要加强和行业技术的有效交流,促进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保障。

(二)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设备的科学管理,同时,需要不同部门之间协同性完成。必须重视仪器设备采购和技术的验收以及检定、校准等,还要进行规范地记录,进而对监测质量进行保障。如果标准规范能够确定监测设备在使用前后的性能,就需要根据标准规范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正常,设备状态对于环境监测来说非常重要,相关人员需要加强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分析。

(三)选择合理地监测对象以及监测方法

在选择环境监测的具体对象时,受到现场监测采样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影响,同时,会对最终的数据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环境监测现场的采样人员需要重视日常的监督以及管理。环境监测的方法选择需要按照监测的具体对象特性以及技术实力有效地选择,在刚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需要实施方法验证,还要有验证报告形成。环境现场的监测或者是采样的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监测以及采样的位置,还需要注重电力方面的供应和安全性,需要全面记录气象变化和相关条件以及周边的环境影响条件。如果是在实验室区域内,就需要进行合理地分区,还要对其功能定位进行明确,重点区域环境必须有效控制。如果是在高空作业的话,就需要给予配套的安全措施,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检测设备设施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越来越多的群体融入到环境监测过程中,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在选择环境监测的手段时,需要做到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以往的地面监测逐渐转向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上,从理化监测转向生态系统监测上,还需要结合理化与生物以及遥感等技术,实现多元化的监测。所以,应该怎样进行深化改革,促进数据质量提高,确保监测数据的五性,对于所有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云生.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9(25):135.

[2]王玲珍.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OL].节能,2019(08):149-150[2019-09-23].

[3]张毅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56-57.

[4]王帅.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