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技巧

/ 2

压疮护理技巧

徐贞

徐贞(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中医医院医务科2614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36-01

【关键词】压疮护理技巧

压疮又称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导致其死亡,并且延长了住院日,增加了病人及家属的负担。为减少压疮的发生,增加病人家属的满意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将本人多年来在临床工作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引起压疮的原因

观念转变

传统观念认为压疮是患者长期卧床,经常不变换体位,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刺激造成。形成认识上的误区,坐起患者不发生压疮。

新观念认为,造成压疮是由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压疮多发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枕部、耳廓、肩胛、肘部、脊椎体隆重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内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三种最常发生的压疮部位是骶骨、大转子及坐骨。

昏迷、瘫痪、全身营养不良、年老、体弱、长期发热、恶病质、水肿更易发生压疮。

二.压疮的预防技巧

改变传统的对已经压红的皮肤进行局部拿、捏、按摩。有关研究表明,拿、捏、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拿、捏、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尸检证明,凡经按摩的局部组织常表现示浸渍和变形,未经按摩的组织缺无撕裂现象。按摩可用于皮肤无发红的组织。

改变传统的对受压组织热水、酒精擦拭、涂擦油膏、冰敷、微波及频繁过度清洁皮肤。新的研究认为上述行为可以增加剪切力损伤皮下组织,皮肤干燥,堵塞皮肤毛孔,使皮肤排泄功能受碍,改变皮肤环境,造成微血管扩张。

改变传统的使用气圈预防压疮。因橡胶气圈产生热气并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血水肿,同时妨碍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可出现圈式压伤。烤灯可使局部皮肤升温、干燥,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强,造成细胞缺血坏死。目前使用气垫床,可有效地防止剪力,减轻对局部表面的压迫,防止血液循环障碍,保持皮肤干燥,流动的空气还能防止化脓菌的繁殖,起到防治和治疗压疮的作用。

新观念认为,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禁忌翻身和强迫体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双手伸入患者背部、臀部等受压部位垫起,每2小时1次,20~30min/次,使局部减压通气。也是预防压疮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30°侧卧更换体位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翻身顺序为右侧30°卧位-左侧30°卧位-平卧位循环进行,同时双下肢屈曲稍错开位,两腿间垫软枕,以免骨突处皮肤互相受压。采用30°翻身法,是两侧髂嵴和股骨隆避免承受身体垂直压力,身体一部分重力落在软枕上,另一部分重力落在髂嵴与骶骨之间的组织-臀大肌上,较好的分散了压力,有利于骨突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减低髂嵴、股骨粗隆部压疮的风险。

三患者体位安置技巧

为预防压疮,患者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5°~30°为宜,同时下肢小腿抬起或垫软垫。卧位时床头抬高超过45°,患者最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剪切力作用于组织深部层,身体下滑,与髋骨紧邻的组织跟随骨骼移动,但由于皮肤和床单的摩擦力,皮肤和皮下组织无法移动,剪切力使这些组织相对移位,因而造成皮肤组织损伤。皮肤挤压、搓拉、各种贴膜的不正确揭开多可造成剪切力。

四压疮的治疗技巧

改变传统的认为创面干燥清洁有利于愈合,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

改变传统的认为压疮是护理不到位引起,除上述外因外,还与病人的全身情况密切相关。应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免疫力。对长期卧床、恶病质、重病者,应注意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静脉营养进行营养合理补给,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尽快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新型辅料的应用。在高危人群可能受压的部位贴敷新型敷料保护是临床预防压疮的重要手段,如安普贴薄膜、伤口透明贴、美皮康超薄贴的贴服,可减少受压部位剪切力,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同时能吸收皮肤的分泌物,保持皮肤正常的PH值及适宜温度,预防和治疗Ⅰ期压疮。

中医中药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大黄粉治疗Ⅰ期及Ⅱ期压疮,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恶性肿瘤患者,治愈率达90%以上。具体方法是先用浓茶水清洗创面,待干,用大黄粉喷敷,保持干燥状态,浸湿后马上更换,收到满意效果。其价格低廉,作用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五加强基础护理

压疮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正确的评估、积极预防是临床上预防压疮的主要方法。鼓励和协助长期卧床的病人常翻身,每2-3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一次,建立病人翻身卡,班班交接。翻身时尽量将病人身体抬起,避免拖、拉、推以免擦伤皮肤。

六有效地健康教育及指导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知识宣教,提高对压疮护理知识的了解,耐心教育病人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善行为,并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七体会

护理人员工作中,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压疮,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从而使压疮的护理更科学、更人性化,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可以减少压疮的复发,是有效防治压疮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秀珑.压疮预防误区及护理新进展.山东省继续教育2012.06.

[1]杨彩香.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中国社区医师2011.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