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术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胰岛素瘤术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化

韩冷

黑龙江鸡东县中医院医学影像学158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瘤术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需要实施胰岛素瘤术的低血糖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8例,常规组采取常规CT扫描方案,干预组应用的是优化的扫描方案检查,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肿瘤直径大于常规组,两组间肿瘤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动脉期肿瘤/胰腺实质CT值差异较大,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多层螺旋扫描方案的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更为准确、高效,在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上作用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胰岛素瘤;术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是来我院就诊的需要实施胰岛素瘤术的低血糖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胰岛素瘤术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化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特地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实施胰岛素瘤术的低血糖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8例,干预组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0.2±4.4)岁,患者自症状发生到医院就诊间的时间间隔在(1.5-12)年不等,平均年限(5.7±0.4)年。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5±4.5)岁,患者自症状发生到医院就诊间的时间间隔在(1.6-13)年不等,平均年限(5.9±0.6)年。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手术及病理研究

所有患者均满足:通过CT扫描存在阳性病灶者;通过CT扫描没有出现阳性病灶者,然而通过内镜超声患者核素扫描、血管造影、ASVS检查实施定位诊断存在阳性病灶者;通过意思检查都没有出现阳性病灶,然而患者均坚持手术探查者。手术的患者均排除出现肝内转移灶者[1]。在术前存在明确定位诊断的患者,基于患者肿瘤定位现象及其和胰胆管系统血管、的关系等方面选取术式进行手术,比如包括腹腔镜、开腹手术等。在术前没有明确定位诊断的患者借助术中触诊和术中超声的手段完成定位诊断,如果了解病灶,及时的实施切除或者摘除。基于患者的手术结果针对术中肿瘤的部位全面的记录。借助相关的内分泌肿瘤领域的专业病理医师分析患者肿瘤HE染色、免疫组化病理切片,明确患者肿瘤的病理诊断。

1.3CT扫描方案

借助两组不同的方案实施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增强扫描,两组均涉及了平扫期、动脉期、胰腺实质期的扫描工作,均是屏气扫描两组图像层厚及层间隔一般分别是3.0mm/3.0mm和1.omm/0.7mm,胰腺实质期都是在完成动脉期扫描后30s进行扫描。干预组的CT扫描借助GELightspeed4,、16层螺旋CT机,处理和常规组一样的实施1Omm层厚,10nml层间距横轴位扫描之余,患者实施冠状位、矢状位重建,造影剂借助300mgl/ml欧乃派克,通过肘静脉以3.5ml/s速度注入,于28、60s后针对图像采集[2]。

1.4图像分析和统计学评估

图像调入西门子工作站内实施研究、诊断。通过两名腹部放射学专业放射诊断学医师完成读片同时完成诊断结果,在阅片的过程中工作者对患者最终的手术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并不了解,他们能够基于CT检查进行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将各自的诊断结果记录后两医师保持意见统一记录获得的影像诊断、肿瘤部位、大小、数目,了解肿和正常胰腺组织的强化差异(HU值)。对肿瘤及胰腺组织强化值测量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脏器边缘、血管、管道,最大程度上降低容积效对测量结果的制约。CT值测量方法也就是对胰腺头、体、尾的CT值、强化量分别测量,取平均值。对两医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临床综合检查结果和相关的手术病理结果,对CT图像中的肿瘤直径、记录计算,研究两种扫描方案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

2结果

常规组28实施手术的患者中有11例术前CT增强检查诊断是胰岛素瘤,其中胰体3例、胰头5例、胰尾3例;其余17例中6例经血管造影、ASVS检查发现胰岛素瘤,4例通过内镜超声疑似胰岛素瘤,1例术前没有出现病变然而患者依旧同意手术。在术中有19例通过病理诊断为胰岛素瘤,其中9例在术前通过CT诊断是阳性者。常规组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在0.55(Kanna值)。

肿瘤直径(18.3士5.9)mm,动脉期肿瘤/胰腺CT值差(52.3士26.2)HU。CT术前定位诊断胰岛素瘤的准确率为50%(14/28)、敏感度3.7%(13/28)、特异度60.7%(17/28)、阳性预测率78.6%(22/28)、阴性预测率14.3%(4/28)。

干预组28例接受手术的者中有19例术前CT增强检查诊断是胰岛素瘤,其中胰尾6例、胰头7例、胰体6例,其余9例中4例通过内镜超声疑似胰岛素瘤,1例通过血管造影、ASVS检查疑似胰岛素瘤,有4例术前没有出现病变然而患者依旧同意手术。术中有23例通过病理诊断是胰岛素瘤,其中21例术前通过CT诊断是阳性者,有2例术前CT诊断是胰岛素瘤的患者。干预组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为0.78(Kanna值)。

肿瘤直径在(12.8士3.7)mm,动脉期肿瘤/胰腺实质CT值差异为(75.1士16.3)HU。定位诊断的的准确率为89.3%(25/28)、敏感度96.4%(27/28)、特异度100.0%(28/28)、阳性预测率100.0%(28/28)、阴性预测率96.4%(27/28)。

3讨论

胰岛素瘤作为胰腺起源最为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类型之一,手术切除被作为缓解患者症状同时治愈疾病的优良路径。一部分学者认为若是胰岛素瘤被定性诊断也就是意味着不需用实施术前的肿瘤定位,主要是由于大多数肿瘤均在胰腺实质内能够借助术中观察、触诊、术中超声定位即可以完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在医学影像方面实现起来较为艰巨。几类影像学检查手段虽大部分能够应用在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中,然而由于敏感性不高、检查方法复杂、价格高难以使人满意。本研究中干预组的肿瘤直径大于常规组,两组间肿瘤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动脉期肿瘤/胰腺实质CT值差异较大,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化后的多层螺旋扫描方案的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更为准确、高效,在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上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薛华丹,刘炜,孙昊,etal.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17(4):269-272.

[2]樊庆胜,王茂强,刘风永,等.功能性胰岛素瘤DSA、CT表现及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