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价值评价

马唯马燕邱婷

江油市人民医院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2018.1-10中间接诊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0例,改进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改进护理流程,能够加速患者康复,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改进护理流程;应用价值;髋关节恢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骨折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骨折发生后可出现较多症状表现,比如:肢体肿胀、压痛,同时引起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手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而患者的总体预后还会受到护理效果的影响[1]。为加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改善其关节功能。本文结合我院2018.1-10中间接诊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探讨改进护理流程对其应用效果,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2018.1-10中间接诊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有50例。对照组:性别: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54岁-78岁、平均年龄(66.46±3.89)岁。观察组:性别: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2岁-77岁、平均年龄(66.52±3.92)岁。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资料差异性较小,满足临床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流程实施护理,如指导患者按时用药、心理疏导、康复训练、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对常规护理流程实施改进,并采取如下护理措施:(1)被动训练,所有患者在术后及时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加强早期被动训练时间,护理人员揉捏患肢,按照螺旋形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揉捏期间应与伤口保持一定距离,每次揉捏时间15min,1-2次/d;术后72h依据评估结果开展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具体的可通过下肢功能锻炼器辅助进行,训练期间控制好肢体活动幅度,在患者适应后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训练期间询问患者耐受性;(2)主动训练。以被动训练为基础,在术后24h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采取主动训练方法,比如指导患者如何肌肉收缩、肌肉舒张,主动伸展双腿、学会足跟后磴。初期主动训练每项时间不超过10min,每天1次;术后48h待疼痛逐步缓解,指导患者开展肱四头肌舒张训练与收缩训练以及下肢肌肉收缩训练,训练2-3d后,逐步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训练、上肢训练、腰背肌训练、健侧臀部支撑训练等,实现多项肢体的全面训练;(3)强化肢体按摩,术后6h对三阴交、足三里、太冲、丰隆等穴位实施按摩,按摩期间同样需要避开手术切口,控制好按摩强度,每个穴位按摩10min,2次/d。询问患者按摩感受,出现酸胀麻感觉可停止按摩;(4)并发症护理干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对此需要重视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如术后在身体受压部分增加棉垫,告知患者家属定期翻身的操作以及目的,嘱咐患者家属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或者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定期询问患者下肢感受,感受下肢皮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护理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2)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1.4评价标准[2]

Harris髋关节评分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分值0-100分,分值高则对应的关节功能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整理不同研究结果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分析,本文数据均为计量资料,应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Harris髋关节评分

完成护理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84.35±3.86)分,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72.95±4.49)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t=13.614,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

观察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是老年群体,临床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使得患者有更多手术选择,包括防旋股骨髓内钉固定、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固定等[3]。不管是那种手术治疗方法,其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受到术后护理的影响。对此,加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研究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康复训练时间通常在骨折恢复较为稳定后,前期涉及到的康复训练较少。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深入,早期康复干预在骨折术后恢复方面的应用效果得到证实,早期康复训练更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本研究通过对护理流程进行改进,根据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在术后早期采取揉捏肢体、被动训练、主动训练、肢体按摩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相关护理操作,将原本流程中后期执行的康复训练调整到术后前期,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更好,而且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与张媛等学者文献报道研究一致[4]。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改进护理流程,能够加速患者康复,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07):115.

[2]骆佳音.改进护理流程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51):81-82.

[3]陈攀峰.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06-1507.

[4]张媛,张欢敏.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56):11068-1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