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广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广应用研究

张浩朱慧锋袁慧敏代燎原马晓飞王珠美

(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121)

【摘要】研究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广应用,通过纳入1326例绝经后女性采用OSTA筛查骨质疏松症,发现该工具与骨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很好的筛查价值,可作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初步筛查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工具。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推广研究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329-02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高,且呈逐渐增加趋势。骨质疏松症(OP)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及老年男性,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升高为特征,与年龄、体重、遗传、身高、体表面积、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常是OP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重大经济负担及社会压力。骨质疏松症的诊疗重在预防,预防的重要性不亚于治疗,早期筛查和确诊为积极防治奠定基础,对减少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性骨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早期筛查及诊断方面,我们对杭州市余杭区西部地区常住女性居民进行推广应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取得了重大进展及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1.OSTA筛查OP技术推广的背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高达20%,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费用及低生活质量等特点,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而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断率较低,广大群众对该病的认识有限,对疾病的防治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公认“金标准”是通过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骨密度(BMD),但DXA价格昂贵,各省市保有量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仪器设备,推广起来有一定难度。许多中小城市资金及设备的缺乏成为我国大量骨质疏松症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在骨质疏松诊断方面探寻一种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学者提出多个适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筛查工具,包括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和FRAX评价软件。OSTA最早提出于2001年,Koh等对来自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860受试者进行骨质疏松症临床危险因素的调查和BMD定量,经统计分析和临床试验,得出OSTA指数的计算方法:[体重(kg)-年龄(岁)]×0.2(结果取整数)。设定临界值,将所得数值分为低风险组(>-1)、中风险组(-1~-4)及高风险组(<-4),其中61%的高风险妇女为骨质疏松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45%。OSTA主要将体重及年龄纳入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经过近年来对沈阳、北京及杭州地区的多个调查研究显示,在影响绝经后女性骨折的众多因素中,OSTA评分对我国多个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减少的筛查最为准确,计算数值与DXA检查相关性较好,证实了其科学性,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的初步筛查工具[2-4]。

马彦[5]曾开展了一项针对杭州地区11540名老年人进行OSTA研究的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增高;低体重和低BMI是骨质疏松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BMD和T值与体重和BMI呈正相关,在不同骨量人群中,体重和BMI随着骨量减少而降低。经过与BMD的相关性分析,证实了OSTA指数能有效地筛查该地区老年人中的骨质疏松高位人群,验证了OSTA的有效性,为OSTA在杭州地区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2.OSTA筛查OP技术推广的可行性

OSTA自提出以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临床试验,以体重和年龄两个简易指标筛查确定骨质疏松,便于筛查工作的开展及患者自我评估。有研究显示[6],该筛查工具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2011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推荐的敏感性较高又操作方便的简易评估方法作为初筛工具即有OSTA。

骨质疏松是年龄相关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骨质疏松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有研究表明,年龄对女性BMD的影响要大于体质量指数,OSTA因同时考量了年龄和体重两个危险因素,筛查效能优于BMI。王振鹏等[3]的研究指出,OSTA得分可较好反应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减低趋势和程度,同时预测髋关节骨折风险的程度。目前OSTA的计算方法已经得到临床证实可行有效,临床推广工作简单易行,只需测量患者体重及年龄两个因素进行公式计算即可,操作简便;医务工作人员对该技术方法的学习曲线极短,各级医院的各科室医护人员均可进行筛查工作,通过集中授课及系列学习,可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相对于DXA等其他检查,OSTA检查费用极低,无放射性,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基层各级医院。

骨质疏松症早期无明显症状,在社区应用OSTA开展骨质疏松症筛查技术,可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有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性骨折的发生。

3.OSTA筛查OP技术在社区的推广应用

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承担者,是推进OSTA筛查技术在社区应用的主体。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授课及现场指导等方式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推广OSTA筛查技术,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技术筛查,将停经12个月以上且未接受过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女性居民纳入本研究。共纳入余杭区西部绝经后女性1326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计算OSTA指数,同时对中高风险患者建议用DXA测量骨密度,对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行药物干预治疗。本研究共筛查出782例BMDT值低于-2.5,干预后降低各类骨折约100例,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约300万元。骨质疏松症病程长,进展因人而异,而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也是一项长期、延续的工作,需加大对基层医务工作者业务学习能力的培养,力争推广技术的长期落实和发展。依托作者所在单位,对辖区5家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推广过程中培养壮大了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加强了骨质疏松症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学习,提高了基层医生的认知能力,共同探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该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同时,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主要有:(1)该技术诊断的灵敏度偏低,需结合其他筛选工具以提高筛查的灵敏度,减少漏诊;(2)推广过程还需配合相关科普知识的宣教,提高群众对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认识水平,提升诊治的依从性,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自觉融入整个诊治过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3)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尚缺乏统一标准体系的指导。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组织缺少DXA等仪器设备,OSTA高风险患者需至县(区)级以上医院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给医生及患者增加了不便,限制了OSTA的顺利应用,客观上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及对该技术的认可度。因此,后续的深入推广工作应从加大资金设备投入、加强宣传科普及制定科学完善的指导体系等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陆宁,王玉环.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0):2646-2648.

[2]孙艳格,杜雪平,黄凯,等.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对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8):655-658.

[3]王振鹏,杨茂伟,杨阳,等.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0):1026-1030.

[4]胡健,欧阳晓俊,刘晔,等.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和体质量指数筛查老年骨质疏松效果比较[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3):246-251.

[5]马彦.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对杭州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D].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15.

[6]吴秀云,尹文强,庄立辉.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应用效果探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84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