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金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1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金花

金花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技术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但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而且为临床静脉给药提供了便利。它能够为大手术、化疗、禁食、危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及抽搐患者提供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安全、可靠地应用,减轻护士的重复操作,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病情观察和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上,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操作方法

1.1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严格无菌操作。选择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血管,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1]。

1.2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若患者肥胖,皮下脂肪较厚或进行深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应在30°以上。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2]。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外套管内回血后,迅速拔去金属针芯,将输液器与外套管连接并妥善固定,注明留置开始时间。

1.3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2.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3]。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转贴于

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3.1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3.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5]。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3.3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3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5]。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4总结

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每天静脉穿刺,其操作简便、损伤小,既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留时间长,降低了医疗费用,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了可靠的通路,在急诊抢救时更能发挥优势。因此,护士要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加强观察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力红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护理的研究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33)

[2]肖艳艳急诊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讨论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

[3]吴素荣、李荣华等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使用医技杂志2008,15(22)

[5]李晓岩、赵学梅等关于静脉留置针最佳部位的讨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