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臂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颈臂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探

王艳锋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414000)

摘要:经外奇穴颈臂穴系手三阳经交会,最能通利手三阳经脉,用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疼痛、痿痹。

关键词:穴,颈臂;颈椎病;神经根型;医案

颈臂穴,颈项部奇穴,其下散布有臂丛神经,本世纪70年代曾经称之为“臂丛穴”。一般以锁骨两端正中点往上约1寸,傍前斜角肌后缘定位此穴。[1]临床报道此穴多用于治疗颈、肩、上肢疼痛或上肢痿痹失用。颈椎病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通常以单侧颈肩、上臂、前臂乃至手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乏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患侧上肢肌肉萎缩甚至半瘫痪、瘫痪。笔者取颈臂穴配合颈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1病案举例

熊某,男,56岁,右侧颈部及右上肢胀痛2月余,以上肢前部疼痛较重,麻木至拇、食指。查体:颈Ⅳ-Ⅵ椎右侧压痛(+),并向右上肢前侧放射,颈椎间盘挤压试验(+),右侧颈神经根紧张试验(+),右肱二头肌反射减退。颈部MRI示:颈椎退行性变,颈Ⅳ/Ⅴ椎间盘突出,右侧明显,颈Ⅴ/Ⅵ椎间盘膨出。予颈臂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操作:取1.5寸毫针于右锁骨中点上方1寸傍前斜角肌后缘处,刺入针身长度0.8至1寸,稍作提插,以胀麻感放射至拇、食指最佳。配以颈4椎右侧、颈3、5椎双侧夹脊穴,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2Hz,强度以可见患者右上肢前侧肌群跟随节律收缩,肱二头肌明显,无不适感为宜,留针30min。电针每日一行,连续10天休整1天,共计20次后病愈。

刘某,女,53岁,左侧颈部及上肢胀痛3月余,以上臂后侧疼痛为甚,伴环、小指麻木。查体:颈Ⅴ-Ⅶ椎左侧压痛(+),并向左上臂后侧放射,颈椎间盘挤压试验(+),左侧颈神经根紧张试验(+),左肱三头肌反射减弱,左肱三头肌肌力4级。颈部MRI示:颈椎退变,颈Ⅳ/Ⅴ、Ⅴ/Ⅵ椎间盘膨出,颈Ⅵ/Ⅶ椎间盘向右侧突出。施颈臂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操作:取1.5寸毫针于左锁骨中点上方1寸傍前斜角肌后缘处,刺入针身长度0.8至1寸,稍作提插,以胀麻感放射至环、小指最佳。配以颈6椎左侧、颈5、7椎双侧夹脊穴,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2Hz,强度以可见患者左上肢后侧肌群跟随节律收缩,肱三头肌明显,无不适感为宜,留针30min。电针每日一行,连续10天休整1天,共治疗20次而愈。

2讨论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我们知道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俱起始于手指末端,分别行于上肢前、外、后侧,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下,再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所以该处颈臂穴为手三阳经交会所过,针刺或点按此穴可通利手三阳经脉气血。神经根型颈椎病之上肢疼痛、麻木辨其病机当属手三阳经脉经络痹阻,气郁血滞,不通则痛或经气不至,筋脉失养,不荣则痛,取颈臂穴治手三阳经脉之病可谓是治病求本,直中病所。

根据现代医学知识,我们了解颈Ⅴ-胸Ⅰ脊神经前支为主构成了臂丛神经,上肢的运动和感觉由其传导。臂丛神经的体表投影线经过颈臂穴,针刺或点按颈臂穴,调节针刺及点按的角度,会有胀麻感向上肢前侧、外侧、后侧、胸壁外侧及肩背部传导。当胀麻感能够传达到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对应疼痛部位时,该处症状缓解程度最大。而实验研究证明针刺位于与病变部位一致或相邻的脊神经节段的穴位能发挥更佳的止痛效果[2]。在病痛部位对应支配神经的节段范围内选穴,可使从外周神经到神经中枢诸个阶层如脊髓、延髓、脑桥、中脑、丘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等产生γ氨基丁酸、阿片肽和P物质等多种神经介质,上调人体痛阈,对抗疼痛刺激[3]。实验研究还发现,针刺推动臂丛神经受损后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活性更强,快速恢复受损神经。[4]实验研究还表明,电针刺激可导致神经组织特异性磷酸蛋白信使核糖核酸(GAP-43mRNA)于短时间内上调,带动神经组织特异性磷酸蛋白(GAP-43)合成加速,从而加快神经细胞轴突生长,帮助神经突触修复。[5]据此,可以推论针刺颈臂穴刺激臂丛神经能导致神经中枢及周围神经在内源性镇痛机制以及神经修复机制层面产生一系列良性调节。从而对受到压迫和刺激后造成的神经根炎性水肿和损伤起到直接抑制及修复。

如上所言,是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用针刺颈臂穴大致机理所在。值得重视的是针刺该穴易损伤内脏,有一定安全隐患。应该注意一般以锁骨中点直上1-1.5寸处傍前斜角肌后缘处选定穴位,选用1.5寸左右毫针且严格控制针刺方向及深度,避免刺伤肺尖及大血管。

参考文献

[1]赵金生,袁安.颈臂穴定位标准化方案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505-507.

[2]李娜,李为民,陈颖波等.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性小鼠外周慢性炎症痛的缓解作用[J].中国针灸,2008,28(2):122.

[3]杨薇,闰滨.针灸镇痛在德国的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6,27(3):103—105.

[4]王瑞辉,陈燕芳,屈红艳.针刺对臂丛神经损伤后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66-68.

[5]李彭涛,陶之理.电针、NGF对臂丛前索损伤再生过程中脊髓运动神经元GAP-43表达的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0,16(1):67-70.

注: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度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