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及其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及其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分析

谭源源

衡南县人民医院东院湖南衡阳42113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准确性及其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均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均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观察CIN的准确性,分析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阴道镜下活检检出率为85.00%;细胞学检测HSIL、活检标本1个、宫颈病变面积<1/2、阴道镜图像不满意者,宫颈癌漏诊率较高(P<0.05)。结论:阴道镜对宫颈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CIN诊断可靠性较低,影响阴道镜下漏诊宫颈癌的因素较多,应强化对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阴道镜操作技能,多点取活检,可降低宫颈癌漏诊率。

【关键词】阴道镜;CIN;宫颈癌;漏诊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患者越来越多,为患者生命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变病变,对CIN进行治疗和管理,可减少宫颈癌发生。阴道镜下活检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的金标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阴道镜下活检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其存在一定漏诊和误诊率。本文收集了80例CIN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的准确性,并分析宫颈癌漏诊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经阴道镜活检证实,均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60.12±3.45)岁;宫颈检查与手术时间相隔8~42d,平均时间(23.97±10.23)d。本组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阴道镜及镜下活检。避免月经期,阴道、宫颈有急性炎症者,需进行抗炎治疗,阴道停止用药3~5d接受阴道镜检查。检查前24h不宜接受妇科检查、宫颈活检、性生活。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阴道镜窥镜插入阴道,确保宫颈充分暴露,清理分泌物,采用3%醋酸棉球湿敷宫颈,观察柱状上皮、鳞状上皮、鳞柱交界区是否存在异常影像征象,进行碘试验,于异常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若阴道镜未出现异常,于宫颈3、6、9、12点常规活检[1]。

1.2.2Hr-HPV检测。充分暴露宫颈,将无菌棉签插入宫颈停留5s,在宫颈中旋转3周取出,置入密闭无菌子弹头塑料盒中,送实验室检测。Hr-HPV数量>5.0×102为阳性[2]。

1.2.3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取样无菌毛刷,置入宫颈管,旋转5~8圈,收集脱落细胞,置入ThinPrep保存液瓶中,洗刷10次送检[3]。制作成薄层细胞片,采用95%乙醇固定,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检查。

1.2.4LEEP术后病理检查。全部患者行LEEP术后,对切除标本12点进行标记、定位,应用10%甲醛固定后送检。

1.3统计学方法

详细收集整理本组研究所得数据,纳入统一表格,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中作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处理和分析,前者通过(`x±s)检验,并由t检验,后者采用(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时,可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阴道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阴道镜活检符合率85.00%,漏诊浸润癌12例,漏诊率为15.00%,如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宫颈癌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及时发现、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我国公认的诊断宫颈病变的规范,但研究发现阴道镜对CIN检查存在特异性低、敏感度过高等不足[4]。本组结果显示,阴道镜下活检诊断检出率为85.00%,说明阴道镜对CIN诊断可靠性不高。

经多因素回顾分析发现年阴道镜图像不满意、活检标本1个、宫颈病变面积、细胞学检测HSIL是影响阴道镜下活检漏诊宫颈癌的独立因素,其原因可能为:(1)阴道镜图像质量差,特别是高龄患者,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向宫颈管移入[5],无法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加上图像质量差,病变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易漏诊为宫颈癌;(2)细胞学检测HSIL时,细胞改变与宫颈癌细胞镜表现相似,增加诊断难度,经验不足的医师,可能误诊为正常鳞状细胞;(3)活检标本少,病变范围小,活检漏诊癌细胞几率较大,活检1处或宫颈病变面积<1/2时,漏诊风险大,应相应增加活检个数,降低漏诊率[6]。

阴道镜检查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宫颈表面病理变化,但对CIN诊断尚不够准确,易出现病理级别下降或上升情况,导致宫颈癌漏诊事件发生。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医院及相关科室应强化对宫颈细胞学鉴别,提高阴道镜操作技能,改善阴道镜图像清晰度,多点取活检,从而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林旗,赵湘婉,黄小敏等.阴道镜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误诊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5):112-114.

[2]申艳,阚延静,李凤山等.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准确性评估[J].江苏医药,2012,38(4):461-463.

[3]牛正萍.阴道镜直视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准确性的评价[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115-116.

[4]徐水芳,徐凤英,王桂芳等.LEEP术后病理检查与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3):269-271,281.

[5]徐丹,姜旭珍.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及其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8):544-546,565.

[6]弋文娟,李立,杨岚等.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准确性及其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J].华夏医学,2011,24(6):65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