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侯峰

侯峰延边大学133002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统计源,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学科化信息服务文献计量学

我国高校图书馆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未开始尝试提供学科化服务,经过了10年的时间,我国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发展状况如何?围绕这个问题,笔者对我国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从中发现该主题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统计源,设“学科服务”、“学科化服务”和“学科化信息服务”为检索词,分别以主题、关键词、题名为检索入口,检索时间未作限定,以相关文章出现最早时间算起。经过检索并筛选得到有效文章227篇。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Excel2003进行。

2.调查结果分析

2.1年度论文发表数量与分布

研究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可以了解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最早以学科化服务为主题进行研究并以论文的形式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时间是2006年。从2007年起,有关该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多,到2009年发表论文篇数上升至98篇,2010年1-6月份为55篇。可以看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发表的研究论文总数不是很大,但正在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学科化服务已经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

表1论文发表年代及篇数

年代20062007200820092010(1-6月)

篇数321509855

2.2论文的期刊分布和载文量

在所选论文中,图书情报学类期刊的载文为151篇,大学学报类为34篇,网络信息类载文18篇,其它刊物24篇。论文期刊分布符合布拉德福的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载文96篇(见表2),占图书情报类期刊总数的44.49%。发文3篇以上的核心期刊有12种,共发文99篇,其中发文超过10篇的期刊有3种,分别是《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和《现代情报》,发文3篇以上的普通期刊有13种,共发文65(见表3)。学科化服务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发表在这些期刊上,说明这些期刊对学科化服务的研究最为关注,同时也说明了该主题研究成果的质量。

3.主要主题的分布

通过对检索的论文进行阅读分析,将其分为学科化服务的概念与内涵、学科化服务模式、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和文献资源建设四个主题。

3.1学科化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2006年,李春旺[1]首次将张晓林[2]关于知识服务的论点定义为学科化服务的概念:“学科化服务是按照科学研究来组织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该定义被多数作者所认可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学科化服务是一项多方面参与协作的服务,它强调图书馆与高校院系之间的协作,融入科学研究过程、面向一线,成为具体科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服务于科研和教学。要求图书馆各部门、各个人员之间相互协作,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构成一个学科服务的整体。学科化服务的工作内容涵盖从简单的文献服务到深入的情报研究服务等多个层次,服务者必须具备从信息检索与提供到问题解析、知识发现和情报分析的能力;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预测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辅助、引导科研创新的能力。

3.2学科化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是众多论文讨论的重点,主要包括:(1)学科馆员模式,国家科学图书馆将其定位为“第二代学科馆员”,也称为“学科馆员2.0”[3]。(2)学科信息门户模式,通过学科信息发布、学科信息导航、学科信息检索、学科论坛、用户反馈处理、信息定制与推送等服务功能实现对用户的学科化个性化知识服务.(3)学科知识库模式[4],构建学科知识库,以知识单元为基础存储对象,利用计算机来表达、存储和管理的关于特定领域的知识。

3.3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学科IC建设)

学科IC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按照学科、专业整合图书馆空间、资源和服务,以学科馆员提供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模式[6]。

3.4学科资源建设

学科资源建设是以学科为线索,揭示知识本体隐性知识的组织形式[7]。学科资源建设可从学科化服务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分析、学科综合科技信息组织、学科资源保障能力与使用效果的评估三个方面着手。

通过本次文献分析发现,作者对学科化服务的概念与内涵,服务模式、资源建设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但具体的实践性论文却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及其各分馆以及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一些名校的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毕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需求有一段时间的摸索尝试。笔者认为,为了避免少走弯路,应该以上述开展学科服务较好的图书馆为典范,根据本馆自身的情况,学其所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6(10):14-17.

【2】张晓林.科研究环境对信息服务的打打挑战.中国信息导报,2003(9):18-22

【3】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3]

【4】郝风素,杨咏梅,靳红.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特征及模式比较.图书馆杂志,2009(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