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体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杨昆宁郑希富董丽萍尹霞

杨昆宁郑希富董丽萍尹霞(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山东潍坊261041)

【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241-02

【摘要】目的单纯保留DDP与体腔热灌注化疗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比较。方法(1)用0.9%的生理盐水将DDP稀释至60-100ml,保留至胸腔(两组病例胸水中均查及癌细胞),每个病人保留2-4次。(2)将化疗药物等(顺铂和地塞米松)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体腔热灌注机的加热系统中,当加热至42.5℃-43℃时,将药液恒温匀速灌入胸腔,保留6-24小时引出。每个患者灌注1-2次。分析两组患者胸水控制情况。结果单纯保留DDP组,CR占60.0%,PR占13.3%,NC占26.7%。体腔热灌注化疗组,CR占80.0%,PR占10.0%。NC占10.0%。结论体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保留DDP。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体腔热灌注化疗单纯保留顺铂顺铂

恶性胸腔积液成为许多晚期癌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少量积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大量积液则可影响正常脏器功能,严重者导致功能丧失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控制胸水再生,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自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笔者对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单纯保留DDP与2009年10至2010年8月对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体腔热灌注化疗术,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单纯保留DDP组共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在35-82岁之间,平均58.5岁,包括肺腺癌36例,肺鳞癌12例,小细胞肺癌4例,胸膜间皮瘤2例,乳腺腺癌胸膜转移6例;体腔热灌注化疗组共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在31-81岁之间,平均54.5岁,包括肺腺癌21例,肺鳞癌5例,小细胞肺癌5例,胸膜间皮瘤3例,乳腺腺癌胸膜转移6例。

1.2评价标准CR:症状消失,X线和B超检查证实胸水完全吸收,胸膜增厚少于原有胸水范围的1/2,维持1月以上,不需要再抽胸水;PR:症状改善,X线和B超检查胸水减少1/2以上,或有明显的胸膜增厚,维持1月以上不需再抽胸水;NC:胸水仍继续持续或迅速产生,或胸水量减少较原来不到1/2,治疗后1月内必须再抽胸水[1]。

1.3方法单纯保留DDP组:患者胸水尽量抽尽,用0.9%生理盐水60-100ml将60-80mgDDP稀释,灌入胸腔,每周2次,共2-4次。体腔热灌注化疗组:本组患者术前均采用中心静脉套管装置放置闭式引流管,持续引流且引流充分。将60-80mgDDP+10mg地塞米松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750ml,并加入到体腔热灌注化疗机的加热系统中,加热至42.5℃-43℃时,将灌注管与闭式引流管连接,将药液750ml匀速恒温灌入胸腔,夹闭引流管。并瞩患者充分变换体位,以利于药液的充分吸收。保留6-24小时引流出。本组患者灌注1-2次,间隔时间3-4天。

1.4结果两组患者随访至少1个月,效果见表。

注:有效率=CR+PR,两组患者有效率=4.166,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胸腔积液临床十分常见,其中约38%-52%为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出现往往提示预后不良,2/3患者生存期不超过3月,3/4患者不超过6个月[2]。癌性积液一旦产生,标志着肿瘤进入中晚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致胸膜所致,因此控制肿瘤的转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药物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最常用的手段,检索文献可以发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众多,但因各作者报告的治疗对象差异等造成疗效评价存在一定困难[3]。及时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成为每个肿瘤科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就单纯保留DDP组疗效与文献报道相当[4]。温热除直接破坏肿瘤血管,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外,还能增加肿瘤细胞的通透性,增强药物与靶分子的反应率,抑制肿瘤细胞损伤后修复[5]。另外,由于肿瘤血管的特殊结构,造成肿瘤组织的血液循环较正常组织差,胸腔内局部受热时,正常的胸膜上皮组织由于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可充分散热,而转移灶的血流缓慢,散热困难,温度升高明显,当肿瘤组织处于杀伤温度时正常组织的温度可相对较低,故局部热疗安全性较高[6,7]。肿瘤细胞对温度较正常细胞敏感,一般40℃-42℃便可使之灭活,这为我们进行胸腔热疗提供了依据。而且热疗联合化疗可起到协同作用。体腔热灌注化疗是热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最新的,主要针对体腔内癌性积液的治疗方法。它正是利用了肿瘤组织对热的耐受性差及加热状态下肿瘤组织内药液有效浓度高等原理,成功遏制了恶性胸水的“回潮”现象。又因为有其特殊的温度控制系统,保证了治疗过程的安全性。两组病例有效率=4.166,故P<0.05,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两组CR患者=4.407,故P<0.05,存在显著差异;两组PR患者=0.252,故P>0.05,差异无显著。体腔热灌注化疗组总有效率与孙秀梅等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相当。由于顺铂用量不大,且为局部用药,故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肾功能损害,且体腔热灌注化疗组较单纯保留顺铂组并不增加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综上所述,体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在不增加患者副反应的基础上,有效的控制了胸水再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较单纯胸腔保留顺铂有明显优越性,尤其是在完全缓解率方面较传统单纯保留顺铂有显著差异,值得进一步观察与应用。作者将进一步观察体腔热灌注组患者的远期疗效(1个月以上),以便获得尽量多的临床资料。

参考文献

[1]韩俊庆,刘奇.临床肿瘤手册[M].1版.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326-327.

[2]安永恒,丁爱萍等.肿瘤合理用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9.

[3]秦叔逵,马军等.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61.

[4]安永恒,丁爱萍等.肿瘤合理用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2.

[5]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4.

[6]MackMGStraubR,Eichler,etal.BreastCancermetastasesinliver:laserinducedinterstitialthermotherapy22localtumorcontrolrateandsurvivaldata[J].Radiology,2004,233(2):4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