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转化教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浅谈学困生转化教育对策

刘广明

刘广明(烟台市莱山区石明小学山东烟台264003)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方面。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以情感为纽带,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取,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其自我心理转化内因的形成,而且要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反复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学困生;闪光点;爱心;自信;反复

学困生转化是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严峻挑战,重视学困生转化,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困生成绩差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往往是因为心理问题,缺乏自信心。平时在学校和家中,他们时常受到训斥挖苦,还不时的受到同学的嘲笑。在其内心日渐形成与周围对立的情绪。在学习上、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孤僻的性格,这是造成他们学习迟迟不进的重要原因。魏书生先生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一直本着这样的想法去做,效果很好,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对学困生转化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教育对策:

1.培养感情,以诚心和爱心动其心

学困生因成绩较差,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逆反心理。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主动改善与学困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诚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他们与老师,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他们对别人的信任感。从心理角度来看,学困生的自尊心比优等生更强,他们渴望平等与成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渴望能有机会表现自己。只要学困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享有一定的、平等的位置,他们就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动,这就为转化创造了情感条件。

2.鼓励进取,树其自信

学生都有自尊心,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保护他们的自尊,鼓励其上进,特别是那些自信心很弱的学困生,他们更需要理解信任,更需要爱的温暖。我们班上有个外籍女生,因为方言很重,说话时同学们都在偷着笑,这让她觉得很不自然,只要开口说话都表现地非常紧张。也很少和同学们接近,她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于是平时我常找些事让她帮忙,委任她当学习委员,找她谈心,平时提问她时找一些表达较少的问题,在她不在教室时和班上其他同学谈心,和她多接触关心她。渐渐地她的胆子大了,不怯场了,也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在学年的评语中,我给她的评语是这样的:“做事认真、关心班级,乐于助人,善解人意,有一颗善良的心;你是老师心中最好的学生,工作上最好的帮手。学习的道路是坎坷而艰难的,但勤奋执着的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登上顶峰。衷心地希望你能永远如此,自信、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同时很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当她拿到评价手册,面对这样的评语,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是你让我找回了自己”。其实孩子的心是清纯的,老师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舞的手势,一句关心的话语,胜过千叮万嘱。这是学困生转化的又一重要的途径。

3.挖掘优点,发扬其闪光点

学困生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学困生也不例外。当你与学困生接触较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自身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学困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老师不光是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狮子,这只狮子就是极大的潜在力量,可是没有发挥出来。”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把“心中的狮子”唤醒起来,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点滴进步,发现好的苗头,就地进行表扬,使他们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我们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4.注重抓反复、反复抓

学困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决非一朝一夕间形成的,而是因长期的教育不当,或受不良社会风气等原因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学困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而反复是转变中的中心环节,甚至会出现几次较大的反复。这种反复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经常出现的现象。所以在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学困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励学困生的进步与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老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学困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这种阶段性的肯定,可以起到充电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增强他们的主体自豪感,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在充分肯定了他们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压力,自觉地加以改正。作为一位班主任要有“允许别人犯错误,又允许其改正错误”的胸怀,忌“一棍子打死”。学困生自控能力普遍较差,好玩心理严重。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改掉积习,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以顽强的意志控制自己,逐步养成符合自身规律和自身特点的良好习惯,尽量避免自卑心理和外界干扰。当学困生行为出现反复时,应认真找出其反复的原因,同时应肯定其取得的成绩,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转化的目的。

作为班主任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心理充满矛盾的个体。因此,班级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事实证明,只有我们有爱心和耐心,认真地去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因材施教,将浓浓的爱心撒向他们,这些迟开的“花朵”定会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