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

包志国

通辽市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对比两组标本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和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Cr、Ca2+、TG、BUN这4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标本在ALT、TBIL、AST、DBIL、TP、LDH、UA、GLU、CHO、K+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要积极预防标本溶血。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测中比较常见的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造成部分检验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这对检测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假阳性检测结果,对病情分析和治疗不利。本文将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预防标本溶血。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12±0.32)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4.32±2.45)岁。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乙型和丙型肝炎、有溶血或血沉增快的几类疾病患者。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验方法

对照组标本直接进行生化检测;观察组标本先放置在肝素抗凝管内反复震荡以溶血,然后进行生化检测。

1.3观察指标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数据用±和标准差()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在Cr、Ca2+、TG、BUN这4项指标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标本在ALT、TBIL、AST、DBIL、TP、LDH、UA、GLU、CHO、K+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3.1标本溶血的生化检验影响

当前的医学检测精确度高、效率高、操作简便,而且随着越辣越多医疗科技和器材的出现和进步,对临床检测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血液检测方面,生化检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和辅助作用意义重大,很多血液疾病或者免疫类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判断和治疗。但是,通常在标本检测过程中会出现溶血的现象,这给检测的准确度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导致一些判断偏差和临床诊断上的漏诊、误诊等。例如,标本溶血对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容有很大影响,标本一旦溶血,红细胞就会破裂,导致血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清当中,红细胞计数会随着溶血程度的变化而逐渐减少,红细胞比容也会下降,并且它的下降程度和溶血程度是呈正比的;对凝血功能检测产生影响,标本溶血,红细胞内部会释放出磷脂,磷脂在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检测中起到促凝作用,致使以上两个检测结果降低;标本溶血还会对血脂、血糖检测、心肌酶谱分析等产生影响。

本文中的分析结果,标本溶血后,其在ALT、TBIL、AST、DBIL、TP、LDH、UA、GLU、CHO、K+等方面生化检测结果会发生变化,不利于临床诊断。

3.2预防标本溶血的对策

3.2.1提升检验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

要提高检验质量,就必须提升检验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在思想上重视操作规范和管理规范,认真对待每份标本。尤其是在接到标本后,注重对抗凝标本的立即离心处理,离心速度确保规范标准,非抗凝标本合理放置后及时将血清分离出来。

3.2.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标本溶血一般发生在检测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和护理人员业务不熟或者操作不当导致,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强化操作规范和责任意识,加强监督检查,降低标本溶血发生率。

3.2.3溶血发生后的及时处理

如果标本发生溶血,一定要及时和各科室和患者沟通,查找原因并预防下次再发生,与临床医生沟通是否需要重新采血和检测,如果需要再与病人合理解释和沟通。

标本溶血势必会对生化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标本溶血在采集、运送、分离以及检测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一般是人为导致。因此,必须规范每个环节的医护人员规范操作,避免溶血发生。如果一旦发现标本溶血,对检测结果也要及时报告并与临床医生沟通是否需要重新采血,避免对临床检测和治疗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苗青兰.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1,24(02):995-996.

[2]马梅英.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J].医学前沿,2015,03(07):320-321.

[3]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9):303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