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判断及寻找

/ 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判断及寻找

刘同和张力李世成

刘同和张力李世成

(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河南濮阳457000)

中图分类号:S4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运用电工理论知识,剖析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现象、判断依据、寻找方法,指导该类故障的妥善处理。

关键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处理

我国35KV及以下电力系统采用小电流接地。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频率最高。故障发生后,非故障相对地电压最高可达到系统线电压,损坏设备绝缘性能,当发生间隙性电弧接地时,接地相引起的弧光过电压可升高至相电压的3倍左右,这种过电压可击穿其中的一相绝缘,发展成为两相接地短路。

1接地故障的判断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有时接地现象的发生,不一定真正发生了接地故障,而只发出了“虚接地”信号。我们必须对发出的接地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是否发生了真正接地,以避免大量的设备倒闸操作和兴师动众地查线。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论述:

1.1“虚接地”现象

1.1.1“虚接地”现象的发生

PT的非线性电感容易与该系统的电容形成LC谐振,在母线充电、切除部分线路和母线负荷投退时等,都有可能激发起LC谐振。谐振的发生,使系统中性点位移产生零序电压,使PT对地产生过电压,发出接地信号。

1.1.2“虚接地”现象的特征

PT对地过电压的产生,使零序电压可能为基波电压,也可能为分频电压或为高频电压。在它们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地相电压的变化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至少有一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并超过线电压。所以,在操作时若出现接地信号,且一相、二相或三相对地电压超过线电压,则均属谐振所至,而并非真正发生了接地故障(谐振的发生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衰减消失,否则要采取一定措施)。

1.2线路一相断线(或PT一次保险熔断)

线路一相断线或PT一次保险熔断后,加在PT上的电压只有两相,其向量相差120°,合成结果出现三倍的零序电压3U0,即有零序电压,铁芯中就会有零序磁通。在零序磁通的作用下,二次开口三角侧产生零序电压,同样发出接地信号,如线路联接点接触不良,发生间断性断线,发出的接地信号也类似于间隙性接地故障,这其实也是一种"假接地"现象,容易造成值班人员误判断。

线路一相断线或PT一次保险熔断发生的信号特征是:一相对地为零或接近于零,另两相的电压不升高。

1.3单相接地故障

一次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后,中性点发生位移,一次侧产生了零序电压,零序电压产生了零序磁通,在零序磁通的作用下,开口三角形产生零序电压,另一二次绕组产生不对称的三相对地电压,从而发出接地信号。单相接地故障的特征:(1)金属性接地:故障相电压为零;非故障相电压等于线电压;(2)非金属性接地:一相或两相电压低,但不为零;另二相或一相电压高,接近并低于线电压。

2接地相的确定

线路发生接地后,运行值班员要根据电压指示情况确定接地相,然后通知寻线人员寻找接地点。能否准确判断出接地相,将直接影响接地点的寻找速度。如果一相电压指示为零,另两相指示为线电压,则指示为零的一相一定为接地相。除此之外,不能简单地把电压最低的一相认为是接地相。

在处理类似故障时,简单地把电压最低的一相认为是接地相,会增加巡线难度。2003年5月1日15:29,清10KV南母接地信号报出,当时UA=5.2KV,UB=7.9KV,UC=5.8KV,经拉路选择确定接地线路为,清12#Ⅰ城关线,值班人员认为是A相接地,清丰县局巡线结果为C相接地;2003年5月17日04:49,北10KV东母接地信号报出,当时UA=5.6KV,UB=5.3KV,UC=7.7KV,经拉路选择确定接地线路为北6#Ⅱ西外线,值班人员认为是B相接地,巡线结果为A相接地。运行人员怀疑仪表有问题,经过实验,计量装置以及远动传送一切正常,均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我们发现电压最高相的下一相为接地相,按照相序推算,如A相最高,则B相发生了接地;如B相最高,则C相发生了接地。

下面用逆推法进行简单论证:

假设A相发生了接地,中性点O将在图1的下半圆上位移,O1、O2、O3是它的位移点,其中O2是UAB与半圆的交点。当位移到O2点时,UC2=|OC|+|O2O|=U相+U相sin30°=U相=U线,UA2=UB2=U线,UC2最大。当位移到O1点时,UC1>UA1>UB1,UC1最大。当位移到O3点时,UC3>UB3>UA3,UC3最大。上面的三种情况具有普遍性,即只要A相发生接地,C相的对地电压为最高;中性点O在圆弧范围内移动时,中性点电压变化范围为(-U相,0),此时将会出现U相>UA>UB>U线。所以,对地电压最高一相的下一相,一定是接地相。在我国东北电力界流传一个谚语:“上线高,下线糟”,正是这个道理。

3接地故障的寻找

接地故障的允许时间,应根据系统的绝缘水平进行具体规定,但一般不得超出2小时。接地故障的寻找和隔离要尽可能迅速,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找到接地点,应将系统全部停运,以免设备绝缘损坏引发事故。

接地寻找的方法和顺序

(1)对室外设备,要根据下雨、刮风、下雪等气候现象进行分析,通知用户对所属设备进行检查。对系统进行拉路寻找,应先拉刚启动和运行工况较差的可疑设备。拉路寻找必须在同一时间进行单一操作,如母线上的某条线路或线路上的某一用户切除后,接地现象消失,可基本确定接地点在这条线路或这一用户,确定后将其隔离。如切除后接地现象不消失,应及时恢复对该线路(或用户)供电。对带重要负荷的线路一般不允许随便拉闸,如:胡8#Ⅰ纺织线如果突然停电,将造成纺织作业中断,半成品大量报废,造成重大损失。

(2)对母线分段运行的变电站,经过拉分支选择仍未找到接地线路,可将有故障现象母线上的负荷全部倒至另一段母线,用以鉴定母线和PT是否存在接地故障。

(3)对于双电源线路的重要用户,如果在允许时间内不能找到故障点,可将故障线路上的用户倒至正常线路运行。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必须谨慎小心,在同一时间内必须进行单一操作,一旦正常线路发生接地,应立即将倒过来的用户切除,以便保证正常线路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