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 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张悦张亮张智红邢淑慧宁茂华

张悦张亮张智红邢淑慧宁茂华(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251-02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及急性肾衰竭。此病过去在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

1.1.1传染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鼠,城市疫区以褐家鼠为主,农村疫区以黑线姬鼠为主,林区以大林婀鼠为主。

1.1.2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含有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2)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经皮肤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或排泄物感染。

(3)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4)虫媒传播:经由鼠类的寄生虫(如螨虫),亦可能传播本病。

(5)消化道传播:通过进食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1.1.3流行特征城市疫区3~5月为高峰,农村疫区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林区夏秋季为高峰。我国流行趋势由北向南,由农村向城市扩展。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较多。

1.2身体状况

潜伏期4~46天,一般为1~2周。典型病例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类症状和五期经过,轻型病人分期不明显,重型病人前三期可相互重叠。

1.2.1发热期

(1)发热: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39~40℃,以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持续3~7天,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2)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关节肌肉酸痛。多数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剧烈时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易误诊为急腹症。部分病人出现嗜睡、兴奋不安、谵妄、神志恍惚等神经症状。

(3)毛细血管损伤表现:充血性皮疹表现为颜面、颈部、胸部潮红(皮肤“三红”),重者呈醉酒貌以及眼结膜、软腭与咽部充血(黏膜“三红”)。渗出与水肿表现为球结膜水肿。皮肤出血多在腋下和胸背部,呈点状、搔抓样条索状瘀点。黏膜出血可见于软腭及眼结膜。

(4)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尿量减少,重者可出现管型尿。

1.2.2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出现或热退后发生,可先出现代偿性低血压、低血压倾向、低血压,最后发展为休克,常发生于病程4~6天,一般持续1~3天。其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正确有关。轻者一过性低血压,重者可为顽固性休克,易发生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及脑水肿等。

1.2.3少尿期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一期,亦是本病的极期,多发生于起病的第5~8天,持续2~5天,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成正比。本期以少尿或无尿、尿毒症、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水肿、静脉充盈、脉搏洪大、血压升高)和并发肺水肿、腔道出血、内脏出血等。

1.2.4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的第9~14天,持续7~14天。尿量每天500~2000ml为移行期,血尿素氮、肌酐仍可上升;尿量每天2000ml为多尿早期;多尿后期尿量每天可达3000ml以上。此期注意再次休克、急性。肾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活动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忌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加重血浆外渗和组织脏器出血。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1.2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要增加饮水量。少尿期必须严格限制水、钠及蛋白质的摄入,可采用漱口或湿棉签擦拭口唇的方法缓解口渴。多尿期指导病人摄取高蛋白、高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注意钾的摄入。

2.2病情观察

2.2.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尿量的变化;一旦出现休克立即配合医生抢救。

2.2.2注意皮肤的温湿度和色泽变化,充血、渗出和出血情况,在休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特别注意有无呕血、便血等腔道出血、内脏出血等征象,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3配合治疗

2.3.1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但禁乙醇擦浴,以免加重皮肤充血、出血,必要时可药物降温。忌大量退热药,以防大量出汗诱发低血压而提前进入休克期。

2.3.2低血压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补充血容量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保证输液通畅,警惕输液反应发生。

2.3.3皮肤黏膜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洗浴(禁用肥皂和乙醇),剪短指甲,避免搔抓引起皮损。出现皮肤大面积瘀斑时,局部用海绵垫、气垫保护,防止大小便浸渍,尽量避免发生破溃,如已发生破溃,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局部,辅以红外线等照射,涂抗生素软膏,覆盖无菌敷料。对眼结膜充血、水肿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可用4%硼酸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分泌物和眼痂,滴氯霉素眼药水或涂抗生素眼膏。咽部红肿的病人每日用温水或朵贝尔液漱口,进食前后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

2.3.4少尿期护理严格限制水、钠摄入,注意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摄入或输入液体,遵医嘱给予利尿剂或透析疗法。

2.4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关心体贴病人,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及家属,患者出院后继续休息1~3个月,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宣传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知识,强调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流行季节野外作业或者疫区工作时加强个人防护,按要求戴口罩,穿“五紧服”,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参考文献

[1]宋干.新中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2]张鸿敏,赵爱玲,杨秀芹,王艳玲.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1年08期.

[3]刘振中,高东梅.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心脏损害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3):190-191.

[4]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