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对照研究

赵晖

南京市江宁医院赵晖【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与实验对象,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加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切除病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美容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美容效果相比,实验组患者美容效果较好,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获得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微创旋切加引流美容效果较好,恢复时间较短,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微创旋切;引流;开放切除;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6-YS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肉芽性肿性病变,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容易被患者忽视,治疗周期较长,手术后极易反复发作,并且脓肿破溃后能够形成溃疡、窦道,导致病情反复,可使乳房外形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女性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将乳房彻底切除,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临床中,应选择一种清除率高,复发率低,且不对乳房外形产生影响的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1]。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对照结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起止时间控制为2017.01-2018.01,研究对象为8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29.57±2.16)岁,患者的病灶直径在2.0-6.0cm,平均病灶为(4.16±0.36)cm,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17-41岁,平均年龄为(29.23±2.43)岁,患者的病灶直径在2.0-5.8cm,平均病灶为(4.09±0.49)cm,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直径、年龄等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加引流术治疗,手术治疗前使用彩色超声对病灶范围进行确定,观察患者主脓腔与扩张的乳腺管之间是否存在隧道相连接现象,是否为孤立的小病灶。手术切口选择于病变低位,麻醉后,在彩色超声引导下使用微创旋切刀进行手术治疗,应对病灶范围较小,且相对孤立的病灶进行切除,随后对主病灶进行切除,在超声指导下将病灶彻底切除后,使用止血钳将所有病灶打通,并形成一个通畅的大腔,并在窗腔不同位置放置多孔硅胶引流管,并与周围皮肤充分固定,保证将液体引流,使用生理盐水对脓腔进行彻底清洗后,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法,包扎时间为48小时,降低术后出血风险。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切除病灶治疗,一期手术,将周围孤立性病灶切除,在超声的引导下,由脓腔位置确定路入术方式,将病灶与周围组织充分游离,切除病灶后,使用多孔硅胶完成引流工作并固定于皮肤。第1期手术完成后,若患者的病变较为稳定,需进行2期手术,根据病灶范围决定麻醉方式,将病灶彻底清除。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美容率。美容率判定:优:双侧乳房保持对称,乳头水平差距小于2cm,患侧与健侧无明显差异;良:双乳对称,乳头水平在2-3cm之间,与健侧相比手感略差;差:双乳出现明显不对称,乳头水平距离大于3cm,乳房外观变形。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康复时间,行t检验,用率(%)表示美容率,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康复时间

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较短,统计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康复时间(,d)

组别n康复时间实验组4020.69±1.09对照组4030.15±4.28t-13.5466P-0.0000

2.2对比美容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美容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对比美容效果[n(%)]

组别n优良差美容率实验组402811139(97.50)对照组402014634(85.00)x2----3.9139P----0.0478

3讨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以育龄期女性较为多发,若未经过有效治疗能够形成脓肿,最终引发溃疡和窦道的发生,具有久治不愈的特点。就目前的医疗手段而言,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乳汁超敏反应等因素有关[2]。临床中常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治疗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选择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将病灶彻底根除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是外科临床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实施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手段可将病灶组织彻底清除,对乳房的创伤较小,术后可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通常情况下肉芽肿性乳腺炎在患者乳房内呈结节状,并具有多病灶性分布的特点,切除病灶同时会使正常的腺体组织受到影响,导致乳房出现局部缺损现象,术后乳房极易变形,针对不可触及的微小病灶及残留组织会成为术后复发的关键性因素,而彩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能够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引导下将病灶彻底清除,使病灶与正常的腺体组织进行区分,保留正常的腺体组织,避免手术完成后乳房出现严重变形,该种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的特点,术后瘢痕不明显,可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3]。手术完成后,放置多孔硅胶管可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避免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微创旋切加引流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燕,万航宇,王品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对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26(01):73-77.

[2]丁小兵.病灶单纯切除及保守抗菌药物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6(21)32.

[3]陈兴,游振辉.2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3):105-106.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