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房药品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药房药品管理

韩丽

(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0030)

【摘要】目的:探索医院药学部各调剂部门药品库存控制的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分析药房药品库存控制的基本要素,采取按药品保障层级,设定不同安全储备量;设置订单药师和订单员,实行药品分区订单;按照药品盘点ABC分类方法严格控制A类药品库存;借鉴药品库房“零库存”管理模式,对特定科室药品请领采取订单制等一系列管理控制措施。结果: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药品库存量、降低药品库存金额、提高药品库存周转率、缩短药品周转天数。结论:药房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管理科学,运用一定的管理控制方法,能以最小成本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关键词】药品库存控制;药品管理;最小成本化;资源利用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024-02

药房主要承担患者用药的请领、储存、保管、处方口服药及针剂药的调配和发放,工作贴近临床,处于药学服务的第一线[1]。它不仅要保证提供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还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伴随着我院药学工作的发展,药学部在完成以药品保障供应工作为主的同时,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然而其实践活动也较多的集中在药品库房“零库存”管理模式下的药品库存控制,而对占医院整体药品库存金额近62%的各个调剂部门药品库存控制的探讨及实践则较少。调剂部门药品库存量会直接影响医院资金周转且易造成药品的积压、失效;库存量小则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造成药品的供应不足。因此,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我院药房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有效减少了药品库存量、降低药品库存金额,提高了药品库存周转率,缩短周转天数,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博取资源最大化利益的目标。

1.药房药品库存控制的基本要素分析

1.1库存控制总体目标

(1)库存成本最低目标——通过降低库存成本以降低药品成本;(2)库存保证程度最高目标—在医院外科住院病人增加时期确保供应品种的齐全;(3)不允许缺货目标—保证最佳医疗效果,且存在可替代药物;(4)限定资金目标—须在限定资金预算前提下实现供应;(5)快捷目标—快进快出,即效率最高[2]。

1.2库存金额的控制

《医院财务管理办法》中对医院药品周转资金的核算办法作了明确规定,但此种方法计算出的库存金额不能随着每月药品消耗量的变化而改变,库存金额的一成不变势必造成药品积压、不足现象,而应以实际临床用药为依据[3]。

1.3库存量控制

金额控制法对库存控制虽是一种好方法,但是单凭金额控制存在很多弊端。现实经常运用的是品种数量控制法控制药品库存,还可运用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和即准时采购(Just-in-Time,JIT)。EOQ是科学库存控制的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它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批量。JIT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最恰当的库存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寻找。

2.药房药品库存控制管理与效果

2.1按药品保障层级,设定不同安全储备量

不同层级药品划分考虑因素包括: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军队合理医疗用药目录、重庆市基本药品目录及重庆市医保药品目录收载情况;药品本身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临床药物治疗的可替代性;临床药物治疗指南收载情况;临床药物治疗使用的频度及数量;药物的可获取性。这些因素符合程度越高,其保障层级越高。对保障层级高的药品适当加大基础储备量。

2.2设置订单药师和订单员,实行药品分区订单

由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专业素质较高的药师担任订单药师,主要负责药品订单的审核;调整药品安全储备量;修订药品库存管理系统中药品高低限量值,每日对药房所负责病区医嘱进行初步分析,掌握临床用药动态;借助药房管理系统对采购周期内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汇总。实行药品分区订单制,将药房分成三个保障区域,由不同订单员对所负责区域在采购周期内编制药品订单,并提交订单药师审核。特殊情况下可由订单员直接向药品库房提交订单。

2.3按照药品盘点ABC分类方法,严格控制A类药品库存药品分类管理,控制A类药品采购频次。ABC分类方法是依据上一年度医院药品销售金额或药品销售量而设定的,A类药品非常重要(品种占库存总数约15%,而库存成本或库存数量占总数70%~80%的药品,也包括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因此,控制好A类药品的库存量对于整个药房药品库存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类药品单价高或临床用量大,有些品种临床使用较为规律而有些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用量无规律可言。

3.讨论

药品库存量控制所增加的成本通过控制药房药品库存,在有效降低药品库存量、库存金额,提高药品周转率,加速药品周转天数同时也会增加部分成本或可能将要增加如下成本:(1)个别药品供应出现断档所产生的成本医生修改医嘱,护士处理医嘱和获取替代药品所增加的成本;药房工作人员恢复药品供应或调配替代药品所增加的成本;医生、护士、患者对药房工作产生不信任的成本。(2)伴随药房精细化订单的深入开展,增设订单药师及订单员岗位所产生的人力成本。(3)接受精细化订单后药库下发药品速度降低、频次加大所造成的人力成本增加。(4)精细化订单后药品库房、药房所增加的办公设备及耗材成本。

药品库存量获取时间点从药品库存量、药品库存金额、库存药品周转率、药品平均周转天数的统计和计算方法中可以看出,药品的存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库存药品周转率降低。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药品库房先行药品库存盘点,而药房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采购末期进行库存盘点,以便获取更可靠的参数数值。

安全库存量及药品库存限量值的设定现行的安全库存量及药品库存限量值的计算是基于药品使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设定的,其数值的计算是以某时间段药品使用量计算得出,其取值时间段如何选取尚无标准可循。另外,药品临床使用量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方法对于疾病的流行病学、医院收容情况、药品营销、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等诸多因素影响未考虑在内,对现有计算方法上进行一定的系数修正可能更为合理,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订单员及订单药师的考核目标在控制库存合理指标方面能够借鉴和参考的有两项:(1)常备药品保障供应率>99%;(2)药品平均周转天数<10~14d;而其他指标如药品库存量、药品库存金额、库存药品周转率无评价标准,通常是各个药房相互比较或与自身的其他期间相比分析,这为设定考核目标带来一定难度。

综上所述,药房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管理科学,根本原则是保证医院临床药品供应水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管理控制方法,降低不合理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以保障供应、控制成本、降低药品库存金额、加快药品使用周转率为目标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努力使医院药房药品管理程序化、连续化、科学化及经济化,以最小的成本为医院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李真.住院药房管理与药学服务[J].PracticalJournalofMedicineandPharmacy,2009,3(26:03)R197.3.

[2]约翰.O.麦克莱恩.运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

[3]李兴灵.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与实现途径[J].会计之友,2010,9(中旬刊):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