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价值分析

黄朝晖曹国灿李晓光李学明李平锋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TURBT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2.50%,显低于常规组的17.50%(P<0.05)。实验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膀胱痉挛、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继发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浅表性膀胱癌治疗中应用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浅表性膀胱癌;膀胱灌注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combinedbladderperfusion(TURBT)combinedwithbladderperfusioninthetreatmentofsuperficialbladdercancer.Methods:80patientswithbladdertumoradmittedfromJuly2016toJune2017wereselected,and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was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routinegroup,with40casesineachgroup.TheconventionalgroupreceivedTURBTtreatment,andtheexperimentalgroupwascombinedwithbladderperfusiontherapyonthisbasis,andthetherapeuticeffect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recurrencerate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2.50%inthesixmonths,12monthsand18monthsaftertreatment,comparedwith17.50%intheconventionalgroup(P<0.05).TheKPSscore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ventionalgroup(P<0.05).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ofbladderspasm,bladderirritation,urinationdifficulty,secondaryhemorrhage,nauseaandvomiting,etc.(PBBB00.05).Conclusion:TURBTcombinedwithbladderperfusionis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superficialbladdercancer,whichcaneffectivelyreducepostoperativerecurrenceandhashighsafetyandisworthyofextensivepromotion.

[Keywords]urethralbladdertumorelectrotomy;Superficialbladdercancer;Bladderperfusion

膀胱肿瘤在泌尿外科具有较高发生率,其中70%患者为浅表性膀胱癌。当前临床中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主要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TURBT,其中TURBT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相关研究认为,原发肿瘤残余或肿瘤新发是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膀胱灌注开始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提升浅表性膀胱癌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80例,对其中40例患者联合应用TURBT和膀胱灌注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满足浅表性膀胱癌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各项手术指征;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范围46~74岁,平均(59.5±4.7)岁;TNM分期16例PTa、24例PT1;单发26例、多发14例。常规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范围46~75岁,平均(59.8±4.3)岁;TNM分期15例PTa、25例PT1;单发25例、多发1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TURBT术,指导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行全麻并在直视下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对膀胱肿瘤的形态、部位、大小、数目、是否有蒂、输尿管开口位置等进行观察,设置电凝功能60~80W,设置电切功率为150~180W。带蒂小肿瘤直接进行基底部切割,切至浅肌层,范围至瘤体外1cm正常组织。若瘤体直径大于2.0cm,切至浅肌层,切除范围至瘤体外2cm正常组织。然后电凝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对膀胱反复冲洗。实验组于术后24小时进行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在50ml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0mg盐酸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完成后通过更换体位将药物维持在不同部位,时间应超过15min,约30min后将药物排出,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治疗前8周膀胱灌注每周1次,之后每4周1次,连续治疗1年。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不良反应、肿瘤复发情况。应用KanorfskyPerformanceScore评分量表(KPS)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两组肿瘤复发情况对比

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2.5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50%(P<0.05)。见表1。

3讨论

膀胱肿瘤在泌尿外科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中多数患者为浅表膀胱肿瘤,该肿瘤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分化具有多样性,易出现术中癌细胞脱落、术后肿瘤残留,进而造成术后复发。近年来膀胱内灌注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能够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具体治疗中医生需在患者膀胱内直接注入免疫制剂或化学抗癌药物,达到免疫治疗和化疗的目的。通过局部应用,化学药物迅速对膀胱黏膜上皮产生作用,并且肿瘤组织靶向性分布较高,可将药效充分发挥出来,能够在清除残留病灶的基础上,对新生肿瘤进行抑制,减少肿瘤恶变和复发。临床中常用膀胱灌注药物之一便是吡柔比星,其能够快速嵌入DNA核酸碱基,强化抗癌活性,终止肿瘤细胞分裂[3]。

吡柔比星属于阿霉素类,为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够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及DNA聚合酶的活性,阻断体内细胞DNA转录及复制,最终控制肿瘤生长。膀胱灌注能够将残留癌细胞清除,提升手术效果同时降低复发。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KPS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可见TURBT术联合膀胱灌注能够显著提升膀胱肿瘤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TURBT术后复发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肿瘤未彻底切除,手术范围较小,尤其当肿瘤位于输尿管开口部位时,没有进行充分电灼;手术切除的肿瘤残余和肿瘤细胞未充分排出,并在手术创面种植存活,出现肿瘤复发;体内肿瘤细胞再次向膀胱内转移,出现新肿瘤。所以术中需对切除深度和范围进行严格控制,并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反复冲洗,最大限度减少种植现象[4]。

本研究中,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膀胱痉挛、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继发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膀胱肿瘤患者中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惠翀.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肿瘤3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92-5193.

[2]高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术后即刻膀胱灌注的系统化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4):328-329.

[3]吴国忠.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66例[J].海南医学,2014,(14):2131-2132.

[4]朱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5,49(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