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序控制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隧道工序控制浅谈

谭奇红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通过对隧道施工组织的分析,阐述了隧道的工序控制,以及工序控制在整个施工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隧道;施工工艺;工序;控制

1.引言

工序即工程施工中的程序。隧道施工作业方式一般有三种不同类型:顺序作业和流水作业。流水作业就是将拟建的工程对象划分为若干施工段,某一工序的工人队先在第一施工段完成第一道工序,再转移到第二段完成同一道工序,同样,另一工种的工人队紧跟其后,依次在各施工段完成下一道工序。如此类推,象流水一样前进,直到完成全部工程为止。它是以施工专业化为基础的,优点在于前一道工序可迅速为后一道工序让出工作面,从而加快了工程进度;各队在各施工段上连续均衡施工,可以合理地使用劳动力、材料和机具,避免出现短期的高峰现象;模板及支撑等辅助材料能在各施工段周转使用;此外,工人连续进行同一种工作,有利于保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现代隧道施工中大都选择了此种施工工序。选择一个好的施工工序固然是重要的,但要如何控制工序,使整个施工过程都紧紧围绕此工序施工,不出现窝工,歇人等现象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有了好的施工方法,但没有好的执行仍不能发挥其作用。

2.工序的控制

2.1隧道的施工顺序

放样——开挖——支护——衬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使工程按期完成,提高施工效率,往往是几种工序同时进行,每种工序既有联系而又相互独立。联系在于前一种工序必须按要求施工完后再转入下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又必须是继前一道工序之后才施工。然而每道工序又是由专业人员施工,工序与工序之间互不干扰,各自有各自的独立性。每道工序都是相对独立的,又相互制约的。只要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后面的施工。这就是说有了好的施工工序是必要的,但要控制好这种工序却是至关重要的。

2.2怎样控制工序

2.2.1制定一些规章制度

在施工中设立班、组长,层层监督。制定施工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监理各阶段的工作做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规定。使工序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有可靠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再加上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统筹安排。

2.2.2建立健全的项目监督管理机构,设专人控制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专人控制工序,设立班、组长,层层监督。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必须在上一道工序完工后再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允许出现工序交叉或乱序的现象。只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监理机构,设立专人控制工序,使每道工序必须按设计要求完成,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窝工,歇人等现象。使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即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保证工期,且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

2.2.3在实际施工中工序的控制

隧道施工工艺

开挖——支护——衬砌——开挖,每道工序内又有各自的工序。

2.2.3.1隧道开挖

(1)开挖工程项目测量放线,用全站仪放开挖轮廓线,根据开挖轮廓线布设超前小导管孔位;

(2)风动凿岩机钻孔,钻孔时,严格控制外插角,使其符合设计要求。人工安装小导管并注浆。

(3)开挖①部,开挖采用弱爆破,风动凿岩机钻眼,人工装药,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每次开挖进尺1m,开挖完后,立即施工②部支护;

(4)②部支护,先喷砼2~3cm,然后安装格栅拱架,最后喷砼至设计厚度;

(5)开挖③部,每次开挖进尺2.0m,开挖完后,立即施工④部支护。如上叙述依此循环开挖。

(6)清除⑤部虚碴,及时施做⑥部仰拱和⑦部填充砼。

(7)施做⑧部衬砌砼。

若正洞为土质,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施工顺序如上所述。

Ⅲ、Ⅳ级围岩地段开挖,采用预裂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超欠挖。上断面开挖每循环进尺长1.8米,直眼掏槽形式,最小抵抗线60cm,周边眼间距45cm,眼深2.0m,间隔装药;掏槽眼深度2.2m,连续装药。爆破参数根据施工时实际地质情况作具体调整。下断面循环进尺长3m。开挖后采用锚喷支护。

(1)超前小导管注浆

地质条件为Ⅴ级围岩及浅埋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其注浆效果直接影响周边围岩的固结强度,关系到此方法的成败,因此必须认真按以下程序施工:

①熟悉图纸,钻探了解地质情况。用φ42钢管加工小导管,每根长3.5m,并在前端端头2米钻φ10溢浆孔。

②测量放样,按设计做0孔位标记,风动凿岩机钻孔,其外插角度10°。然后安装小导管,搭接长度1.5米,环向间距20cm。

③小导管安装完后开始注浆,注浆管头与小导管用丝扣联接。注浆顺序由下向上,浆液用机械搅拌。浆液由稀至浓,水泥浆水灰比分三个等级为1.5:1,1:1,0.9:1,浆液加早强剂、减水剂。按规范控制注浆压力。注浆完毕后立即封堵注浆孔,以防浆液外流。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④打眼检查注浆效果,如果注浆效果不理想,再继续注浆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2)格栅拱架施工

按设计图加工格栅拱架,钢筋焊接由培训合格,持有上岗证的焊工操作,确保焊接牢固。

对开挖轮廓面初喷2~3cm厚砼后,清除格栅拱架底部虚碴,必要时安放砼垫块,然后安装格栅拱架,安装时拱架尽量与岩面密贴,其空隙用预制砼骑马桩块填塞。格栅拱架与锚杆焊接在一起,

其纵向用φ22钢筋焊联。同一榀拱架各段之间的联接通过钢板采用螺栓连接。

(3)喷砼施工

隧道开挖后,对隧道采用喷射砼支护,提高喷射砼质量,主要湿喷技术,必要时采用潮喷。

湿喷砼施工

喷射机安装调试好后,在料斗上安装振动筛(筛孔15mm),以避免超粒径骨料进入喷射机。

喷射时,送风之前先打开计量泵(注意,此时喷嘴朝下,以免速凝剂流入输送管内),以免砼拌和物堵塞速凝剂喷射孔;送风后调整风压,使之控制在0.45~0.75Mpa之间,若风压过大,粗骨料碰到围岩后会回弹,风压小,喷射动能小,粗骨料则冲不进砂浆层而脱落,都将导致回弹量增大。因此,喷射机司机和喷射手要配合好,根据喷射手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风压和计量泵,控制好速凝剂的掺量。

喷嘴与岩面的距离为60~100cm,太近太远都会增加回弹量;喷射方向尽量与受喷面垂直,拱部沿法线方向喷射。

一次喷射厚度不宜超过10cm,过大会削弱砼颗粒间的粘结力,促使喷层因自重过大而大片脱落,或是拱顶处喷层与围岩面形成孔隙;如果第一次喷射厚度过小,则粗骨料容易弹回。第二次喷射至设计厚度。为提高工效和保证质量,喷射作业分段进行:以一个开挖循环为一基本段,按照自下而上,有拱架先喷拱架内的原则喷射,喷射前先找平本片受喷面的凹处,再将喷头成螺旋形缓慢均匀移动,每圈压前面半圈,力求喷出的砼层面平顺光滑。喷砼厚度采用预插钢筋头来控制。

工艺流程见图2“湿喷砼施工工艺流程图”。

对开挖工序的控制,监理及现场值班人员必须对开挖工艺有较熟悉的了解,并且对每个细节都必须了解,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前面讲到的开挖工艺,第一步测量放线,用全站仪放出开挖轮廓线,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其测量放线严把工序关。放线一旦出错或偏差较大,则对后面的整个工程都有影响。要么返工,要么不符合要求。既耽误工期又损失经济。派专业人员进行放样,并且还要求监理工程师也要对一些控制点或控制桩进行复查,做到心中有数,一次成功。开挖施工中的第二道工序则是打炮眼、放炮。炮眼密度与药量的多少对开挖轮廓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炮眼的疏密度往往与设计不符。它要根据实际施工的地质条件而定,防止炮眼间距过大,装药量过多,使爆出来的轮廓与设计轮廓相差过大,导致大面积或严重超、欠挖现象,对以后的施工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超挖了首先对支护不利,要么支护用的材料过多,要么支护效果不好,甚至没有起到支护作用。为了避免出现不利现象,监理工程师在放炮开挖这道工序上就得下工夫,除了要选支专业放炮队伍,还要求他们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对炮眼布置、装药量进行调整不要一味的抢工期、省材料,使得炮眼间距过大,导致爆出的轮廓不明显,还要求现场监理熟悉地质类别,了解爆破的设计原理,随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爆破的相关参数,指导施工队打眼、装药、放炮。

对支护工序的控制

现场监理工程师除了对支护工程人员上的安排有所了解外,还要对支护原理及其作用有所了解。使支护工程既能起到很好的支护作用又不浪费材料。对于径向锚杆的施作及其作用,径向锚杆一般用于Ⅴ级以上围岩的支护。它既能固定钢架或钢筋又能起到锁住围岩的作用。径向锚杆对节理发育的岩层有很好的支护效果。利用悬锚梁原理锁住围岩。根据锚固原理,锚杆长度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而定,对一些较破碎的岩层锚杆应适当加长,对较完整的岩层锚杆应适当减短。锚杆插入的角度应尽量与岩层垂直。对于注浆锚杆除了要求对锚杆的施工加以控制外,还要对注浆加以控制,使锚杆与围岩充分连接在一起。这就要求对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注浆工艺加以控制,在施工时当然要选专业队伍施工,还要派专业人员值班,防止施工中出现不良现象导致支护失效,影响后面的施工及施工安全。

砼衬砌的施工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衬砌离掌子面距离不超过50m,铺底超前衬砌。采用拼装整体式钢模台车全断面衬砌。

砼采用机械拌和,按配合比施工,采用砼输送泵直接输送入模。砼灌注时分层且两侧对称灌注,每层灌注深度不大于30cm,两侧高差不大于50c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捣固按操作规程进行,做到砼内实外美。超挖部分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砼施工完毕后对拱部衬砌进行充填注浆,确保拱部衬砌密实。

为解决洞内仰拱施工与运输的干扰,铺底时采用抗干扰作业平台(其上面行车,其下面灌注砼)。

施工注意事项:

①清底工作做到“三无”即无集水、无杂物、无虚碴;

②衬砌台车定位后检查衬砌厚度和净空,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后序工作。

③脱模剂的涂抹做到均匀、到位。

④衬砌端头砼要凿毛,冲洗干净,增强砼之间的纵向联接;并在衬砌砼端头安装环向止水条,防止衬砌接头渗水。

⑤出碴清底后,用仰拱检查尺(自制)检查仰拱开挖断面,不符合要求时进行处理。

⑥铺底砼达到要求强度前,出碴行车时要注意预防掉碴;达到要求强度后,转移抗干扰作业平台,进行下一工作循环。

监理工程师熟悉了解砼衬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砼衬砌是整个隧道施工的主体,隧道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砼衬砌的好坏。

①砼强度的控制,砼强度主要由施工配合比及振捣情况决定,现场监理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施工配合比进行验算,随时检测控制坍落度,随机抽取砼试样作试件,每组3件,两组做28天强度试件。

②衬砌砼还要保证表面平顺、无蜂窝、麻面,光洁度好。监理工程师严格掌握模板各部位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模板进行强度、刚度性检算。防止在施工中由于模板安装、强度原因导致衬砌砼不符合要求。在灌注砼时,应设专人负责监视振捣器运转使用情况。振捣间距不大于60cm,厚度以30~40cm为宜,避免振捣不及造成砼出现空洞或蜂窝、麻面。

③控制砼衬砌封顶,拱部承受围岩压力较大,封顶和封口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并且对空洞进行回填灌浆,确保拱部密实。

3.工序控制的重要性

在隧道施工中严把工序关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从施工程序、工期还是经济上来讲,工序控制都很重要的。工序的控制一方面是对施工人员的控制、调配,对每道工序都必须安排专业人员施工;另一方面是间接地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每道施工工序都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达标后才可转入下道工序。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不会出现返工现象,并且施工人员又不会空闲,充分调动人员。

4.结束语

本篇文章简述了隧道施工工艺,从中对施工工序的控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工序控制贯穿着整个工程,工序控制除了对原设计方案能顺利进行外,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整个工程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