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街区的“大数据”与“微更新”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城市老旧街区的“大数据”与“微更新”初探

杨玲1,2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广州天樾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模式为主转为存量模式为主的新型城镇化时代,城市更新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时代主题。城市更新模式也逐渐从粗放的“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式”的微更新,从关注重大产业项目到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转变。在此背景下结合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城市更新地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老旧街区;城市微更新;精准治理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余年的高速城镇化,我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模式为主转为存量模式为主的新型城镇化时代。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先后提出“减量”、“存量”发展模式,通过高质量发展激发老城市新活力成为很多城市的重要施政方针。2018年习主席在广州调研时指出,在城市旧城更新中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城市更新中的核心问题,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更新策略,是城市精准治理的重要保障。

1.“大数据”与“微更新”

1.1“大数据”有助于精准捕捉城市更新问题

传统城市更新规划数据包括矢量地形图、卫星影像图、用地权属、统计人口、经济产出专项数据等类型众多的小样本数据,数据的获取方式依赖于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入户访谈、文献研究等手段,这种传统数据的“小样本量”和“滞后性”导致在城市更新规划现状调研阶段难以精准捕捉城市问题[1]、城市更新措施针对性不足,规划实施阶段难以充分反应公众意见,最终导致规划实施难以落地的问题。

在当下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的时代,各种社交网络数据、社会兴趣点、手机信令数据、互联网数据数据的出现,所获数据内容呈现大样本量、实时动态、微观详细等特征,并可以在时空维度上实现对城市更新地区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也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建立以解决城市问题为导向,为城市规划提供精准的策略。

1.2“微更新”将成为未来我国老旧街区改造的主要方式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城市更新研究和实践相比,我国城市更新的研究和实践是近十余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外的城市更新主要经历了推倒重建型更新、尊重当地居民的小规模更新、可持续发展的更新三个阶段[2]。

我国上一阶段很多城市老旧街区的区的城市更新采用的是大拆大建、推倒重建的方式快速置换城市功能,尤其针对城中村、老城区的大规模改造,导致许多城市建筑和文化都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近几年学者们开始研究与反思城市更新的模式。与传统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不同,城市微更新围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关注城市内部渐进式改造,重点城市功能升级、环境品质提升。

本文所讲的老旧社区微更新,是借鉴2015年广州在《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中的说法,指为了改善城市中老旧生活环境、配套设施等落后的现状,由政府主导、市场与居民参与的多元合作方式,在维持现状街区空间格局整体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利用等方式的更新,满足满足社区居民不同的诉求。

2.大数据在老旧街区微更新中的应用

在城市微更新规划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转变传统单纯物质空间更新的限制,将海量的居民说数据、复杂的居民行为和个体感受进行综合分析,形成针对性的更新策略,推进更新工作顺利开展。

2.1精准反应城市微更新中的问题

由于城市老旧街区居民结构、用地、权属、业态等各类信息往往比其他地区更为复杂多元,传统的技术方法难以精准反应街区更新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为城市微更新规划的精准性、人性化提供了契机,针对不同个体的活动记录是大数据的重要构成,这为精准地反映居民、游客与城市老旧街区环境之间的互动、评价,个体及群体之间的互动、个体行为在空间分布的格局等提供了技术条件[3]。通过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的系统分析,结合深刻的数据挖掘可以最终帮助我们理解和揭示城市中这些复杂的城市街区更新以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2.2落实居民发展诉求实现全过程公众参与

如基于互联网投票的民意调查或大众点评、公共网络等可以多方面获取公众对城市更新街区政策或是具体建设项目的态度,根据大数据反映的调查结果,规划者可以对方案进行适宜的调整,从而使其更符合公众期望[4]。甚至很多难以量化的问题,如居民在街区的体验、对更新的建议、业态价值、思想和创造性等,也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数理分析,从而了解微观主体需求,促进对城市旧城微更新的合理配置,满足多方利益需求。

3基于“品巷”app的老旧街区“微更新”初探

“品巷”app是一款基于微信平台“互联网+”的针对城市老旧街区“微更新”的全过程公众参与软件,针对城市微更新中的重点问题如建筑立面、公园绿化、停车步行、民宿餐饮、道路铺装、市政配套等九个板块,精准捕捉公众对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主要问题。基于本公众互动平台,居民时空数据获取方式由传统的以现场访谈、走访问卷等面谈调查、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的方法转向基于手机信令、微博、POI等新技术手段获取数据的阶段[5]。

3.1大数据应用技术思路

运用gis基础信息平台,在走访调研和踏勘基础上,录入各类用地、建筑代码、权属信息、上位规划、专项规划等信息,作为工作基础平台。结合大众点评、百度poi等信息,运用品巷app,精准获取片区内公众的意见,明确城市微更新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存在问题的提升策略。

3.2基于品巷平台的大数据应用探索

(1)精准捕捉居民改造意愿,提出老旧街区改造重点

引入品巷app平台,充分吸纳民意,在街道办、居委会或业主委员会配合下,将本app以二维码形式发布到街区的业主群,引导居民有针对性的提出街区微更新要求,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常态化,精准捕捉公众意见和建议,包括居民的改造意愿,最后统一汇总到规划信息平台,展示公众参与成果,提供多样的参与渠道,培养公众参与的意识。

(2)建立动态监测反馈机制,即时处理城市微更新的问题

将品巷app平台与城市住建、环保、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部门管理网格系统对接,实时监测城市更新主要问题发生地区,并精准定位到gis信息平台,快速精准地针对城市老旧街区建筑风貌、活动空间、停车问题、设施配套解决问题,进行了多轮有效整治。

(3)联合地方媒体扩大宣传,引导更深入有效的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品巷app作为人机互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城市微更新的各个阶段充分吸纳公众意见,在调研基础上,将更新方案随时发布到平台上,接受公众的建议,收集居民、游客、工人员的建议,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为城市精准治理提供范本。

结语

新时期城镇化过程中,大力推行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微更新是实现城市建设品质化、精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6]。本文是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开展城市微更新工作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并取得了在调研阶段、编制阶段的初步实践,本文是针对前两阶段的思路初探。未来将有更多基于大数据应用,并提供精准城市治理的全过程公众参与的微更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城市微更新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魏志贺.低温建筑技术.2018(02)

[2]合作治理视角下广州市老旧社区微改造的互动机制研究——以仰忠社区为例[D].廖梦玲.华南理工大学,2018(6-7)

[3]甄峰,秦萧,王波.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与应用实践[J].人文地理,2014,29(3):1-6.

[4]大数据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价值分析[J].李永清.上海城市管理,2014(4):12-15.

[5]从城市更新到住区微改造的规划传导机制初探——基于广州市实践案例研究[J].董博.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6)

[6]城市更新管治:基本内涵及其研究框架探讨——从管治角度看城市更新[J].杨春志,张更立.现代城市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