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景观的功能及植物配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绿化景观的功能及植物配置研究

赵玉婷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530000

摘要:根据以往项目经验总结,对绿化景观的总体设计思路、设计原则及设计实践进行了简单论述。绿化景观的设计内容主要包含了植物设计及绿化环境设计两大内容,在满足场地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绿化景观的功能,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做好景观实用与美观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绿化景观的功能;植物配置;美观性

1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

从设计前期构建大纲的角度来说,绿化景观主要思考如何解决以下问题:(1)如何选择植物打造既定的项目总体风貌;(2)根据项目基地的定位及功能确认绿地景观与硬质景观的比例;(3)如何控制常绿植物与具有观赏特性的植物的用量;(4)如何通过搭配植物规格、植物组团等构成景观;(5)如何将绿化环境与植物景观落地实现。

由此,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可以推导出以下五点:

1、主题原则

项目主题定位是整个绿化景观的设计指导,通过一个明确的主题和项目定位,从而确定要通过植物配置来表现什么样的风貌或主题景观。这种设计常常需要指定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形成一种使整个场地绿化有别于周边或其他同类项目的景观特点,同时继续延伸并扩大这个特点,并通过植物搭配与景观设计丰富其内涵,就会形成整个场地的主题风貌或景观性格。

主题植物或特色植物,就像整个项目的骨架,起到支撑框定整个绿地或项目景观风貌的作用。

2、时效原则

在把控整体的绿化景观时,需要综合考虑长期与近期甚至竣工当时,场地内植物呈现的景观。另一方面,设计某一特定效果也要考虑形成过程所需的时间。在进行植物搭配时可考虑将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搭配,植物组团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若有在竣工时即见效的设计需求,可适当增加植物规格、种植密度、分枝树要求等,考虑将来移植修整后的景观效果,并对几年后的疏减、整形等进行规划。

3、适宜原则

包含“适地适树”“环境协调”两个方面的含义。关于“适地适树”,除了常规做法中选用乡土树种,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提高总体成活率之外,也不需拘泥于固定的乡土树种。经本地苗圃或园艺基地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无生态入侵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加入植物配置的考虑范畴,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乡土植物缺少的观赏特性。“环境协调”则侧重于在不同的城市肌理中,考虑功能应用,选择规则、自然式或混合式的总体分布,与场地四周环境、城区总体风貌等的协调与适宜。

4、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主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项目总投资条件及绿化景观在总体投资中的占比;二是设计需要呈现的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并以此控制苗木规格设计;三则是除景观的视觉效果之外,可以尝试加入具有经济效益的树种作为景观特色。有人曾提出园林绿化与果品生产相结合,或者说是将果树应用到园林绿化中来。在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绿地、或单位附属绿地上完全可以考虑,但在公共绿地等需要粗放管理的项目上要慎重考虑。

5、增强环境感受

以植物为主体构成的绿化景观与建成时即实现完成度的硬质景观不同。因为植物有生命的,且会随着时间进一步生长变化。在实际的景观工程中,区域内的绿化景观只要养护得当,是能够不断为观赏者带来全新感受的环境综合体。绿化造景不仅需要考虑生活氛围和使用需求,同时做好植物景观的科学性以及艺术性的平衡,在保证景观功能的同时,同时烘托营造美的意境。

2道路绿化景观配置的实践分析

2.1案例概况

以某道路绿化工程为例,道路全长为6km,西入口改造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以吉祥如意为设计主题,进行景观设计。现结合此项目的实践,分析绿化景观配置的实施。

2.2功能设计

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主要功能如下:(1)美化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调节小气候。利用四季变化的植物形态,比如形状和颜色等,营造丰富的景象,为城市增添活力以及芳香。道路绿化景观党的主要功能,具体包括绿化功能、温度与湿度的调节、净化空气等。(2)组织交通。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及行道树绿带等形式,实现组织交通的功能。

2.3配置原则

(1)适应性。结合道路系统的特点,来设计绿化景观,具体包括建筑物和花坛等。(2)做好生态学、科学性以及艺术性的把控。采用艺术手法,遵循构图原理,展现植物个体之间、群落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美好的感受。(3)做好景观整体性以及综合效应的把控。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城市形象的打造,还需做好个性的把控。依托道路两旁的街道以及绿地等,设计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1]。

2.4道路景观现状分析

从道路景观实际情况来说,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行道树树种类型单一,并且配置单调。在行车道的两旁,种植的植物,以地被为主,缺少乔木,而且对中间层次的小乔木以及高灌木的运用不足,难以形成丰富的景观,显得有些单调。(2)绿化景观的功能没有全面发挥。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道路景观的建设,但暴露出过于追求片面效果的情况,植物的生态景观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地域特色不足。绿化景观的功能,包括美观和防护等。为发挥景观的作用,要从色彩搭配和布局等方面做好把控,不过从实际来说,对于细节的处理以及设计把控不足,使得绿化景观的功能没有全面发挥。

2.5改造设计

此次道路景观改造实践中,应用了微地形景观。通过在一定的范围内,种植花草树木,合理布置建筑物,做好植物高低变化的把控,进而营造良好的绿化景观。在设计时,利用地形要素,为植物和水体等,提供实施的平台,进而增加植物的密度以及高度,增加植物的观赏性,丰富景观要素,增强绿地的展现力。对既有的空间布局以及规划建筑,营造怡人的自然环境,解决植物单一化的问题,为灌木和乔木等,提供发展的空间。

3住宅景观绿化配置的实践分析

3.1案例概况

以某小区景观绿化项目为例,项目地处城市东郊,周边均为建设成熟、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整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周边有学校、客运站、医院等完善的配套基础。

3.2主题设置

在住区集中的区域如何能够使项目有自己的特色,吸引消费等,首先需要有一个的创新且吸引人的总体理念,之后通过功能设置、景观设计等综合展现所设计的理念构思。项目最终推出“综合康体社区”为核心理念。

3.3功能设计

设计通过在小区内创建自然生态的中心绿地,同时以核心绿地为起始点,通过慢行绿道向整个住区及周边环境辐射,绿色运动环线与穿插于楼栋间的康体休闲小绿地相互交织,形成覆盖整个小区的绿色康体网络。

3.4绿化景观设计

以设计主题为核心指导绿化景观设计,充分利用植物景观的功能效果丰富总体构思。小区绿化景观在总体风貌上以体现热带滨海特色为主,通过棕榈植物拉伸小区内部景观视线,搭配常绿浓冠乔木保证绿荫面积、调节微气候,下层多彩丰富营造氛围。

在微观方面不同分区内各种绿地生态景观主题鲜明,风格各异、具有多元性和个性化,以彩花为核心特色,如中心绿地“百米花堤”,入口区的“一线花带”,园路绿化设计为“海岸绿廊”。总体形成华彩缤纷,氛围温馨热烈的环境氛围。

4景观绿化实践的经验分析

与其他设计一样,在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植物配景原则中也强调阴阳协调的基本原则,根据住户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建筑物外部景观绿化的设计。例如,一个花园的设计应当是以绿色为主,但如果只运用绿色则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单调性和审美疲劳。建筑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运用色彩美的概念来进行住宅景观绿化设计。除此之外,在进行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时还要充分秉持着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

在进行住宅景观绿化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对生长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园林植物进行造景,例如环境温度、水分、超时程度以及光照等多个生态因素都会影响景观植物的呈现效果,因此在进行住宅景观进行绿化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种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繁殖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事前做好不同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

5绿化景观配置的要点总结

5.1合理选择物种

在实际应用中,绿化景观在美化环境之外的功能比如净化空气、隔尘阻音等,为发挥绿化的综合作用,要做好配置设计的把控,合理选择植物的类型。比如,行道树,为实现其遮阴的功能,同时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在选择植物时,要选择树干高,而且易于成活、生长速度快的植物;选择枝叶茂密而且耐修剪的绿篱类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在设计时,充分和绿化景观的功能相互结合,实现美观性和实用性的有效把控。

5.2保持物种多样性

在绿化景观设计中,除了植物的叶、花以及果以外,还有枝干和树形等,能够营造不同的景观景象,比如春花和夏叶等。通过树形的设计,实现植物的美化作用。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保持物种多样性,尽量选择本地植物进行配置,利用各类物种,打造较好的树木配置效果,增强景致的可变性。

5.3因地制宜

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适地适树的把控。结合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树木,确保所选的数据,其生长习性以及生长规律可以符合种植环境,进而实现“树地统一”,保证树木健康生长,实现景观的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化景观的功能强大,若想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要结合景观建设的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植物配置。在进行配置时,要合理选择物种;保持物种多样性;因地制宜,保证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侯瑞蓉.微地形景观在渭南市中心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08):114-115.

[2]张峰,王耀山,林作武.海南通道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热带林业,2018,46(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