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

邓月群

邓月群广西来宾市第七中学541600

摘要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操作过程,着重从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小组建设、课堂操控、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了实践,结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执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阐述了自己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操作过程的有关看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合作探究操作

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随着我校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研讨课,谈谈我在小组合作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个性特长等,依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我认为6人比较合适,但是我校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所以每个小组都有8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些。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再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为本组每个学生编一个代码,如每组按能力最强的为1号,依次排序到8号,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小组成员按成绩及能力的高低划分为1-8个层次。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或同一层次的学生展示,这样可以检查同一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给以及时评价,使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偷懒现象的发生。在合作中,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活动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但是有的小组在数学课堂讨论非常激烈,有些组就很沉闷,数学基础比较差的人就讨论不起来,没有发言的机会。这时需要教师注意观察,随时都要更换组员,让大家都能动起来。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1、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

2、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了,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合作交流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交流讨论、发现归纳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做合一,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亲身体会“做数学”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合作时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3、展示成果

在小组学习和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我一般会要求3层或者4层的学生承担课堂展示,这样既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感悟知识获取的过程,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从展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相互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产生质疑,使课堂学习中产生知识的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控制

在合作学习中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延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应当致力“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在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合作的低效率或未完成合作任务。因此要求我们认真探索和总结合作学习时间究竟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促进学习。

我们要以中偏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估计独立思考与合作所需的时间,

时间的预设关系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节奏和实效,为避免匆匆走过场和大块时间浪费的现象,在实践中我发现,以班级里学习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学生为参照进行时间的预设比较合理。这是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能力强的同学先得出结果后,可以在组内帮助能力最弱的同学,而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同学可能借助于独立思考得出结果,也可能在此时受到启发,完成本来只在某些地方受阻的探究.这样三种层次的学生基本可以同时完成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下一步的交流。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迫切追求的一种境界,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课将要结束时,我结合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评出优胜组,并发小红旗作为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五、教师参与小组合作的指导与帮助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等10个方面。合作技能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目标。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应培养小组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探究李玉坤主编

【2】新课程教学法马复章飞编著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