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特征及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拟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特征及控制措施

肖尤青

汕尾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拟松材线虫病是林业种植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对其危害特征及控制措施展开探讨十分必要。本文对拟松材线虫的基本属性及其与松材线虫的形态区别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拟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特征,提出了马尾松拟松材线虫病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拟松材线虫病;危害特征;控制措施

引言

马尾松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富含树脂的优良树种,,在华中、华南各地具有广泛的分布,同时也是松木是建筑、制板、家具以及纤维工业的重要用材。在马尾松种植中,拟松材线虫病常有发生,导致了许多马尾松枯死,极大地影响到了马尾松的种植效益。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拟松材线虫的基本属性

拟松材线虫属于滑刃线虫属,是松材线虫的近缘种。两者在其显微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极为相似,而且都具有致病力,其主要传播媒介昆虫同样也是松墨天牛。在我国,拟松材线虫比松材线虫分布广,主要松树分布区均有分布。拟松材线虫属于弱性寄生物类群,大多发生于受害虫危害或其他因素致死的松树或濒死松树上。

2拟松材线虫与松材线虫形态区别

拟松材线虫的雌虫和幼虫的尾部呈圆锥形,尾端有一明显的指状锐突,长约5微米左右,而松材线虫的雌虫和幼虫的尾形为广圆形或指状,无尾尖突或少有短的尾尖突(长约1微米左右)。而且松材线虫端生交合伞为卵形,而拟松材线虫的为方形。

3拟松材线虫的危害特征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拟松材线虫能破坏薄壁细胞,导致松树幼苗死亡,且通过接种,还能加速松树死亡,从而表明拟松材线虫也有一定的致病力。松墨天牛能携带传播拟松材线虫,是拟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据观察,马尾松感染拟松材线虫后,其外部症状表现与松材线虫相似,首先是针叶退绿,失去光泽,后逐渐变成灰褐色、黄褐色直至红褐色,萎蔫,最后造成整株死亡。受害针叶当年不脱落,树脂分泌减少,甚至停止。松树木质部有蓝变现象。

4拟松材线虫病综合控制措施

4.1检疫预防

一是加强省、市、区间关卡检疫,杜绝疫区松木及其制品或包装材料携带拟松材线虫病入境;二是加强检疫检查(复检),一旦发现入境疫木,及时除害处理,同时严厉查处违规调运行为;三是加强松林疫情日常监测,及时掌握和了解疫情动态;四是增强检疫技能,熟悉掌握松材线虫病及拟松材线虫病的有关知识,以提高鉴别和除害处理能力。

4.2营林技术除治

4.2.1改善林分结构

包括营造抗病虫害树种、封山育林、优化树种结构营造混交林、修枝间伐、抚育施肥等管理措施,既能促进林木健壮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及其稳定性,又能形成林内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引起昆虫种群间相互抑制,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对病、虫、鼠害的自控能力,形成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成灾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引起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地源头问题,逐步消除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潜在危险,达到长期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4.2.2林分健康管理

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间,对林分内所有马尾松枯死木、濒死木、衰弱木、被压木及受害严重的虫害木进行彻底清除,立木砍伐位置要贴近地面,伐桩高度离地面不得高于5cm,且伐桩横切面要喷撒生石灰并覆盖处理。清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年松树是否染病或发病的轻重。同时,对清除的利用价值不大的小径材、朽木及枝桠要运往指定地点进集中烧毁;对具有利用价值的原木要用塑料布或防雨布密封起来,用溴甲烷熏蒸除害处理(每立方米用溴甲烷60—80g,密闭熏蒸时间2—3d),效果良好。近年来,采用磷化铝熏蒸,效果亦好。对原木的处理必须在松墨天牛羽化前结束。

4.3物理措施监测除治

拟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主要是依靠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传播,因此,通过物理措施可有效地掌握松墨天牛害虫的种群动态、分析虫情、发布预报和阻止拟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蔓延。

4.3.1诱木监测诱杀

于每年4月中、下旬(松墨天牛羽化初期),在除治区的山顶、山脊、林道旁或空气流通处选择衰弱或较小的马尾松立木作为诱木(每50—60亩松林设置一株),在诱杀木基部离地面30—40cm处的三个侧面,用刀各砍3—4刀,刀口深至木质部约1—2cm,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度角,用注射器将诱木引诱剂注入刀口内,引诱松墨天牛集中于诱木上产卵。一是每年10月上、中旬将诱木伐除并进行除害处理,杀死其中所诱松墨天牛,减少松墨天牛种群密度,二是于竖年3月前,砍伐诱木(带有松墨天牛越冬幼虫),并锯成约1m长的树段,放置于养虫笼内,定期观察越冬幼虫取食和成虫羽化出孔情况,掌握松墨天牛发育进度,发布预报。

4.3.2诱捕器监测诱杀

利用松墨天牛成虫可被带病松树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所诱引的特性,将松墨天牛成虫吸引至诱捕器(ZM-60型或ZM-80型)内予以捕杀的方法。诱捕器挂放期(诱捕期)为每年5-9月(松墨天牛羽化期)。在防治区每100亩左右设置1个诱捕器,面积小的孤立小班设置于林分中心位置。面积大的小班(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诱捕器),相邻诱捕器的间距为100—150m,在林中呈三角状或网格状均匀布置。悬挂诱捕器时,应尽量垂直,悬挂高度为底部离地面≥1.5m。更换诱芯时,不要刺破诱芯袋,更换诱芯的间隔周期为APF-Ⅰ普通型15d、APF-Ⅰ持久型30d、APF-Ⅰ持久增强型60d。在诱捕期间,每5—7d一次,检查、收集和处理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情况,掌握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分析虫情,发布预报。

4.3.3生物措施除治

在松墨天牛幼虫幼龄期,通过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生物措施对其实施除治。

(1)以菌治虫。利用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的扩散蔓延能力,形成不同程度的流行病,达到持续控制松墨天牛害虫的效果。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有球孢白僵菌、布氏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粘质沙雷氏杆菌等,但以白僵菌、绿僵菌应用最广。据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接种松墨天牛4龄幼虫,一周后死亡率达95%;金龟子绿僵菌对松墨天牛的致死率达40.7—100%,春季野外使用粘质沙雷氏杆菌和白僵菌联合防治,效果可达90%。

(2)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的寄生和捕食特性控制松墨天牛,目前大约有20余种,但应用最广的天敌昆虫主要是花绒寄甲和肿腿蜂。据研究表明,花绒寄甲是松墨天牛的主要寄生天敌,具有专一性强、寄生率高和穿过树皮及蛹道堵塞物能力强等优点,室内寄生率达92%,野外寄生率可达46%,花绒寄甲最佳释放期为3—9月份,在松墨天牛幼虫期和蛹期均可释放;在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较低的松林,每亩林地选择枯死松树或松墨天牛危害松树4—5株,作为直接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受体,每株释放花绒寄甲成虫20头;在松墨天牛发生严重的松林,每亩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为300头左右;连续释放三年以上,可持续控制松墨天牛害虫的发生。肿腿蜂野外释放对松墨天牛幼虫寄生作用显著,林间放蜂方法采用单株放蜂法、中心点放蜂法和分片布点放蜂法,最佳放蜂天气为25℃以上晴天,每10亩设置一个放蜂点,每点放蜂10000—15000头,当年防治效果达74.6%—87.4%,竖年持续防治效果可达85.2—95.7%。

(3)以鸟治虫。利用啄木鸟捕食害虫除治松墨天牛,一只啄木鸟可防治150亩林地的害虫。每年7—8月份,在树干离地面高约4—5m处,悬挂心腐木或空巢木作为招引木,招引啄木鸟,一对啄木鸟能除治300亩林地的松墨天牛害虫。

4.4化学除治

4.4.1喷施除治

为切断松材线虫传播途径,达到降低松树死亡率及病害扩散蔓延的目的。高效药剂主要为噻虫啉,松墨天牛除治专用新剂型有噻虫啉粉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48%噻虫啉水悬浮剂,可在松墨天牛羽化7d后进行林间喷药除治松墨天牛,如果在喷药后30d再喷一次,效果更佳,但价格昂贵,建议第一次喷药后结合诱木诱杀除治可经济有效地控制林间松墨天牛种群。常用药剂还有0.5%杀螟松乳剂稀释液(2—3L/株)、1.5—2%西维因稀释液(40—80L/亩)、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原液50—80ml/亩、稀释液300—400倍)等,喷药时间为松墨天牛羽化初期和高峰期各一次。

4.4.2蛀孔注药除治

在松墨天牛羽化前,可将5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或60%磷化铝片剂或磷化锌毒签注(塞)入松墨天牛新鲜排粪孔内,用泥密封孔口,熏杀松墨天牛幼虫。

4.4.3药环除治

夏初在树干上涂刷药环(生石灰2公斤、硫磺0.01公斤、敌敌畏0.025公斤、食盐0.05公斤、桐油0.01公斤、水5公斤)毒杀幼虫。

4.5病原线虫预防

对有特殊意义的名松古树和需要特别保护的松树于松墨天牛羽化初期前3个月,在树干基部(离地面0.5m处)的3个方向,用10mm钻头的打孔机,打出向下与树干纵轴呈45°、的斜孔,孔

4.6人工除治

在松墨天牛羽化期,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可在早晨或雨后摇动枝干,将成虫振落地面捕杀;或在成虫产卵期用小尖刀将产卵槽内的虫卵杀死;或在幼虫期拨开树干皮层捉杀幼虫。

5结语

综上所述,拟松材线虫是松材线虫的近缘种,具有致病性,能够直接导致松树幼苗死亡或者加速松树死亡。因此,在松树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结合拟松材线虫病的病理特征,选择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避免拟松材线虫病对松树种植造成巨大的损失,提高松树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拟松材线虫携带细菌对云南松的致病性[J].李姝江,朱天辉,张兴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02)

[2]拟松材线虫研究进展[J].徐红梅,陈京元,王义勋,王瑞文.湖北林业科技.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