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浅谈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

刘洋

阜南县城乡规划局安徽阜阳236300

【摘要】要树立小城镇发展的全局观点,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投身于小城镇建设,要科学地做好规划,立足实际,搞出特色,在国家政策规定下走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之路。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

1、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原则分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下两方面的要求,即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在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过程中,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一定要以政策、法律法规为基准,任何决策部门、个人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政策法规之上。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当具体坚持以下原则。

1.1要坚持目标管理原则。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形式的管理均以实现某种目标为最终目的,即通过加强管理而希望达到某种状态。对于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而言,如果目标不明确,则管理活动就会缺乏方向性,在此条件下的建设管理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1.2要坚持依法管理原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内容也更加的丰富。由于小城镇建设管理对象性质比较复杂、彼此之间的差别也很大,因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处理问题时,本着依法行政的管理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平、公正。

1.3要坚持依靠群众原则。从实践来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建设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闭门造车思想,而是要走出去、面向广大公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2、新形势下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原则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科学规划以及宜居发展管理理念的有效落实。

2.1加强小城镇产业化与环境生态化发展

对于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而言,特色产业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产业化发展也是当前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小城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其产业化发展,对小城镇所处区域的资源优势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保小城镇主导产业定位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注意规划策略的具体性与实际可操作性。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小城镇进行生态规划。这种规划,主要是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依托,体现出一定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以及生态持续性。

2.2对小城镇户籍管理与社会保障机制进行改革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大量进城会给城镇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若将之拒于城外,则社会秩序更难控制。因此,对小城镇进行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点就是给农民设置准入条件,即改革户籍管理机制,从而消除农村与现代城镇二者之间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将养老、医疗以及失业等保障机制引进来,形成一个可以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农民进城以后,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则为其提供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与生活保障,这不仅体现出了社会的公平性,同时对稳定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拓宽融资渠道,为小城镇建设保驾护航

小城镇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是吸引力产生的物质基础。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的小城镇因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有限的财力和不明确的投入,使得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处于无序化状态,实践中不乏大包大揽现象,加之分散财力,导致很多基本公共设施难以及时建好。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企业、外资、个人以及国家等多元化的投资管理机制,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策略,从而有效深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2.4加强土地应用管理

土地应用管理是新形式下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基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城镇项目建设过程中最被关注的内容。较之大中型城市建设而言,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正面临着严峻的土地压力,因此项目建设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强化土地资源的应用管理意识。土地应用功能的开发强度、布局以及交通组织等,都直接关系着建成后的城市运行效率,因此在土地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自然形体、自然景观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基础设施的影响。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人的生理与生活规律,将土地的应用均衡性、紧凑性与人居环境、经济效益相结合。

2.5加强对开放空间、绿地系统的管理

一般而言,开放空间、绿地资源会对住区的环境品质、户外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实践中多采用的是集约化管理模式,即通过加强建筑密度、集合住宅等方式,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的应用效率。在此过程中,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开发者、设计人员在生态环境识上没有达成一致,或认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经常会导致住区规划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容积率,严重忽视了开放空间以及绿地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基于此,笔者建议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对相关方案进行指导,以免造成开放空间的布局相对比较零散,城市空间与住区绿地系统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从而导致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不利情况。

2.6交通、建筑形态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多数城市的汽车总保有量在持续增加,尤其是大量的私人用车进入住区将对建筑住区的交通设计提出较高的要求。实践中可以看到,传统的设计理念以及建设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要求,因此应当加强加强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改善适应私人汽车普及下的宜居环境。对于动态的交通而言,关注的主要是机动车在住区的行驶方式;而静态的交通则主要是停车方式。住区建筑结构尺度、空间以及造型和施工材质,都会对住区的空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沿街建筑结构的形态参与道路界面、城镇景观组成内容,因此要对其进行整体考量。

3、结束语

当前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不科学、设施落后、污染严重等。在新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将向科学性、服务性方向发展,将发展与生态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贾丽霞.小城镇规划实施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

[2]胡莹莹.城乡统筹视野下西双版纳州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