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拔除下颔阻生智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浅淡拔除下颔阻生智齿

任志爱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中医院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拔除下颔复杂阻生智齿技术的应用意义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病例分析和临床个案报道。方法:拔除下颔阻生智齿36例。分析其阻生类型、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拔除下颔复杂阻生智齿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并发轻度张口困难者9例(25%);术后明显肿胀2例(5%),轻度肿胀者9例(25%);术后轻度疼痛者2例(5%),未见有重度疼痛反应者;无1例发生干槽症。结论:拔牙技术明显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轻了患者对拔牙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微动力;下颔阻生智齿;拔除;个案报道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00-02

由于第3磨牙萌出时间较晚。萌出时颌骨发育已接近成熟,若颌骨没有给迟牙的发育留出足够的空间,常影响其正常萌出,而发生各种阻生牙。下颌阻生智齿对口颌系统的主要危害包括以下方面:反复发作的智齿冠周炎和间隙感染,智齿相邻下颌第二磨牙发生牙体组织的龋坏和远中牙槽骨的吸收,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损坏和下前牙拥挤,智齿萌出造成咬合干扰者,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对这类智齿,临床上通常采取预防性或治疗性拔出的治疗。由于这类智齿的阻力分析比较复杂,常需要通过切开,去骨,分牙等手段才能解除阻力,将其拔除。传统上采用骨凿或结合高速涡轮机去骨,分牙的方式去除阻力,但往往由于操作难度高,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技术——微动力系统辅助拔除技术,完成了36例下颌复杂阻生智齿的拔除手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

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门诊确诊下颌阻生齿36例,其中女20例,男16例,年龄最、大者为50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6岁,操作时间最长者90min,最短者5mi,其中近中阻生齿19例,水平阻生13例,远中阻生1例,垂直阻生3例。

1.2器械

日本NSKsurgiCXT型牙种植机,扭矩为12N/mm,机头转速为1200转,min左右,机头和机柄角度为180°,加长慢速转,以适应多想去骨及切割牙齿的功能。

1.3方法

下颌阻滞麻醉,消毒,铺巾,切开,翻瓣同传统方法。在翻瓣时强调要暴露手术区,特别是充分暴露阻生齿周围的骨组织,有利于去骨,避免软组织在去骨时损伤。去骨采用微动力球钻,直至完全去除冠部骨阻力。之后利用微动力裂钻进行分割牙体组织,分割牙体组织的方法包括近中冠分牙法,分根法和横断法,分牙后利用牙挺将冠根挺出。对断根者可通过微动力球钻或细裂钻进行增隙,利用三角挺或根尖挺将断根取出。在整个拔牙的过程中不使用锤击力量增隙或去骨,将智齿完整的拔出后,仔细搔刮拔牙窝内特别是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的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和残余牙囊组织,然后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对拔牙窝进行冲洗。拔牙窝内放置少量碘仿海绵预防感染,手术切口对位缝合,所有病例术后观察30分钟,手术后当日冷敷以减少渗出,减轻肿胀,术后3D内预防性应用口服抗生素,术后1周拆线。

2.结果

术后张口度检查:36例患者中未发现重度开口困难,轻度张口困难者9例,占25%,其余皆无张口困难。

术后肿胀:术后明显肿胀者2例,占5%,轻度肿胀者9例,占25%,其余皆无肿胀反应。

术后疼痛:术后轻度疼痛者2例,占5%,未见有重度疼痛反应者,无一例发生干槽症。

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明显增加。

3.讨论

对于正常萌出或简单的阻生齿,拔除相对比较容易,一般不需要去骨和分牙,仅稍加增隙即可拔除,但对于具有邻牙额冠根部骨阻力的下颌复杂阻生智齿,常常需要通过切开,去分牙等手段才能够解除智齿拔除的阻力,顺利将其拔除。长期以来,口腔临床医师一直通过骨凿或骨凿与高速涡轮机相结合的方法去骨和分牙来解除阻力,但这类智齿阻力比较复杂,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手术才能拔除智齿,同时也造成了过大的手术创伤,增加了术区暴露的时间,增大了拔牙造成感染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同时拔牙时反复的锤击使患者感觉非常痛苦,甚至难以忍受,使患者很容易在心理上对拔牙产生焦虑和恐惧。

利用微动力系统进行去骨和分牙比起传统的骨凿准确,速度快,使得智齿拔除的复杂阻力很快被去除,从而明显缩短的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缩短一方面使术区暴露的时间达到缩短,同时由于微动力系统转速低,配备有相应的冷却系统,明显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采用这一技术进行去骨分牙,阻力的消除非常的彻底,避免了骨凿去骨和挺出牙齿时施加的剧烈锤击力量,减轻了对大脑和颞下颌关节的震荡,同时手术时间的缩短,使得患者能顺利坚持到手术结束。这些均使得患者对复杂智齿拔除的主观难易度明显提高。通过这一技术,使得患者对拔牙从心理上能够接受,减轻了患者对拔牙以及牙科治疗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牙科治疗的配合性。患者痛苦少,医生操作简单,不失为临床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在临床中发现,微动力系统辅助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术后的肿胀反应与传统骨凿法拔牙相比,未明显减轻。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均有1D~3D的肿胀期,肿胀程度除了与智齿阻生的复杂程度有关外,还存在个体差异。在这些患者术后的明显肿胀可能与这些病例的选择有关,这些病例选择的均为复杂的阻生智齿,即智齿至少同时存在邻牙阻力,冠部骨阻力和根部骨阻力中的两种阻力,去除阻力往往需要较为广泛的翻瓣的去除较多的骨质,这使得手术创伤与拔除简单阻生智齿时的损伤相比较大,导致术后肿胀反应较重。但这些病例通过术后局部冷敷,减少了渗出和出血,肿胀在术后3D~5D内基本完全缓解。为减轻肿胀,有的医生通过局部注射或全身应用甾体类激素中发现,创区的完善止血,伤口缝合不要太紧以及术后局部冷敷,对减轻术后肿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减轻此类患者的术后肿胀和术后疼痛,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刨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0-121.

[2]张震玉,王德惠,王淑英,等.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6,9(8):200-204.

[3]史久成.主编,口腔内科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

[4]张奇峰,雏淑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4)383.

[5]于世凤.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