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中药学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探讨临床中药学的发展

张忠有

张忠有

(大庆市中医医院163000)

【摘要】研究分析中药学的发展。虽然目前的临床中药学在医疗界并非主流学科,但是其发展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甚是紧密,现代科学研究有助于中药学的深入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为重要质量标准提供依据,让临床应用价值得以体现。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发展内容拓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035-02

中医理论是临床中药学的基础,对患者进行中医辩证,结合中药的特性来进行治疗,能够经济、科学的使用中药进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1]。在临床医药中,中药学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学科广泛,大量的临床药物治疗都是建立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之上,而中药学的发展也是需要合理用药来实现,对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进行提升,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是目前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综合性的医院中,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以至于其其发展缓慢,所以将中药的应用范围进行提升,是中药师需要去好好去努力的地方。本文就中药应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展多学科的研究

临床中药学以中医基础为指导,对于基础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融会贯通外,还需要学习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如病理毒理学,全科医学,临床诊断学等。并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如微生物学、化学,计算机,外语和结构基因组学,药事管理法规等。熟悉医药卫生方面的新政策新法规。新时期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研究必须从加强对中药药性的理论研究,分析毒副作用控制临床不良反应等多种方式作为突破口来开展。[2]只有多学科研究发展才能使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2努力培养中药学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临床中药学人才,不仅指知识复合,还要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现代医学的特点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在以中医药基础学科知识为主体的前提下,还要学习中药现代学科体系中边缘性学科的知识,培养临床观察研究能力,药学实验研究能力,药物管理及协调应用能力,文献理论研究。文献理论研究能力是基础,临床观察研究能力和药学实验研究能力是核心,药物管理及协调应用能力是支撑和保证[2]。中药学工作中应该要具有以上的能力,而且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能够对药学工作奉献自己,对工作认真,热爱该项工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学进行传承和发扬,中医治疗还需要以患者为出发点,对患者的病情作为治疗的重要线索,中药师积极主动的对临床中药应用进行研究和关注,推动其发展[3]。

3积极开展药事服务内容

中药学研究人员应该要积极的参与到中药应用一线工作中,到病房中去巡视患者的用药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为临床用药提供个性化的方案,检测患者的用药后药物浓度,对药物信息进行整理,详细记录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情况,结合中西用药情况疗效来进行研究,对国际国内的药物管理法规进行了解,对新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关注,特别是要注意和患者进行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够让临床中药学更加的符合患者的需求,对中药学进行改进,让其得到发展。

4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

国家对于中药的标准应该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地方药材种类比较多,加工炮制规范不一,因此中药饮片的标准也比较难统一,我国的同一药物,产地有多处,其名字叫法也不同,因此给管理带来了难度。如南沙参和北沙参,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南北差异使临床疗效也有所不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药物滥用情况比较多,这都是需要中药学人员能够采取科学的鉴定方式来进行区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中药指纹图谱质检方式受到了肯定,其也可以作为我国的中药标准[4]。有些药材要有相应的成分-药效-毒性图谱数据库,对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目前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加上饮食结构等等变化,一些疾病使用中药饮片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标准的统一和完善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事情。

5临床中药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临床中药师应不断地将中药拓展在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如:食品卫生,营养保健,生物医药等。在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下开展创新意识。2012年6月5日《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2015年中医药医疗资源和服务等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5590亿元人民币,这将推动中医药的服务渠道,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6发展临床中药学的意义

临床中药学需要对药效进行提升,对不良反应进行减少,防止出现药源性疾病,避免药物浪费,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经济压力得到缓解,这是临床研究中药学的主要目的。

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前景很广阔,需要我们多用心关注,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学敏,钟贛生,张建军,等.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要点.中医教育,2004,23(4):43-46.

[2]李庆生.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关于临床中药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天津中医药,2006,23(2):93-97.

[3]张冰,张浩军,新世纪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思考.中医教育,2002,21(1):57-58.

[4]何锦钧,罗恩祥,李子鸿.等,临床中药学开展模式的探讨.中药材,2003,26(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