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润肺治疗过敏性咳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益肾润肺治疗过敏性咳喘

张庆强张建国

张庆强张建国

(宿迁市工人医院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过敏性咳喘,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是难治病之一,中西医都未有理想的疗法,笔者近年来,根据中医理论,运用益肾润肺疗法,治疗过敏性咳喘,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中医治疗过敏性咳喘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266-01

过敏性咳喘,多发生于素体虚弱及过敏体质的人群,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这部分人群,一旦接触到过敏源,即会发生咳喘,轻者数日,重者数月,严重者数年,个别终身咳喘,西医治疗,多采取抗炎、抗过敏、镇咳、止喘为主,多不理想。中医治疗多是以祛痰、镇咳、平喘之剂投之,亦不理想。

自然界过敏源,非常复杂,种类繁多,一般检测手段难以将其分辩出来,如气候、花粉、灰尘、烟雾、毛发、气味、辛辣腥鲜食品等,因此,这类人群,多受感染之苦,久而久之,呼吸道反复咳喘而致肺纹理增多、水肿、纤维化、一部分患者最终转归为老慢支、肺气肿,须常年服药控制,病痛一生。

过敏性咳喘的临床表现,一是反复发作,二是不发热或很少发热,三是痰少、或无痰,四是持续时间长,五是一般抗菌素无效,须用抗过敏类药才能缓解,六是有固定的诱发因素。

笔者近年来循中医理论,用补肾润肺法治疗过敏性咳喘,取得较好疗效。

主要方药:

黄芪、白术、防风、百部、五味子、紫草、冬花、乌梅、银柴胡、杏仁、麻黄、陈皮、厚朴、甘草、地龙、丹参、墨旱莲、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紫河车粉(冲服)等,随症加减。

服法:发作期,用上方各适量,水煎,日一剂,待症状缓解后,用上方研末,蜜为丸(或水丸),每次6-10克,日三次,一月一疗程,至少三个疗程。

典型病例:

邵某某,女,53岁,宿迁市人,退休工人。

初诊时间:2008年6月10日。

患者诉:慢性咳喘10年,遇冷及烟雾即发,西医诊为过敏性咳喘,曾在南京某院作过敏试验,确诊为灰尘过敏,无特殊治疗方法,患者整天不敢出门,出门戴口罩,长期服止咳平喘西药,自觉胸闷,伴喘息不宁。

方,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银柴胡10g,乌梅10g,五味子10g,百部10g,陈皮10g,甘草10g,杏仁10g,厚朴10g,白芥子10g,苏子10g,莱菔子10g,茯苓10g,丹参10g,水煎,日一剂,10剂,另给河车粉10克冲服,日2次。

2008年6月22日复诊,患者诉:服方后咳喘减少,胸部舒适,症状明显减轻,能出门,办事,原方20剂,河车粉按原方法服。

2008年7月12日,患者诉:咳喘很少发作,要求服方,原方15剂,隔天一剂,仍按法服河车粉。

患者共服中药120天,服河车粉一年。

一年后,患者诉:原来咳喘症状完全消失,如常人,晨6时起床,外出晨练,并参加老年跳舞班,学习老年舞,并介绍多人来就诊。

体会:

中医理论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温补肺脏,下摄肾真”,“祛痰”、“清肺”、“疏肝”、“补肾”等八法为历代医家治疗咳喘的理论基础。

古人以“二陈”、“三子”、“参苏”等方剂治疗咳喘,千百年来,履用履效,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以古方为基础,适当调整加减,再辅以党参、黄芪、紫河车等健胃、补气、滋肾之品,肾气充,肺气固,咳喘不发,故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