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分析王建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分析王建华

王建华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西区供电局广东东莞523960

摘要:电力工程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电网建设整体质量,对于后期电网应用效果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对电力工程技术予以有效控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各方面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整体影响。因此,对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便于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技术,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顺利竣工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一、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一)节能环保的特征

建设好智能电网,能够促进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输配电过程中的电能浪费问题,这对于社会发展以及电力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电网结构有较强的稳定性

这些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多,这对于电网的运行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可是,智能电网的结构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在出现自然灾害时,能够将灾害的不良影响最小化,这样便能够确保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电力输送工作也能够正常进行。

(三)最大化的利用资源

之前的电网建设工作中,要求多个方面的资源予以配合,而且可能会导致影响较为恶劣的电力能源损耗问题,这对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而智能电网的建设周期比较短,而且智能系统可以对电力的输送自动进行优化,这便能够将电力损耗问题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进行智能电网建设工作时,企业可以对整个建设过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估,这样便能够很好的控制建设的成本。不仅如此,智能电网所具有的资源优化特征,也能够更好的确保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进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五)相互性特征明显

智能电网运行期间,电力企业必须针对其运行设立完善的市场交流机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各方面要求,确保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并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二、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方式

(一)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这项输电技术主要是通过电子和电力技术来控制交流输电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输变电电压较高,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就需要输入大量的清洁能源,达到隔离能源的目的。其优势在于能够调节电网参数,降低输电的耗损量,提升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的能力。这也符合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和节约能源放在首位,通过直流断路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避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性问题,解决了系统中第三站在线投切和直流线路故障等难题,有效的提高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性。在2017年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与进步,可以对自由流动的电能进行精准的控制,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初步形成了西电东送的特高压输送网络,节省了煤炭的使用量,该项工程在建成之后,也成了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减少了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耗损程度,极大的提高了输送电能的效率。

(二)质量优化技术

质量优化,需要从智能方面落实相应优化措施,这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目标。将电能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并且采用不同的判定方式,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成的体系。从经济与环保的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电能质量评判体系、客户评估体系,为电能优化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推进电网建设,及时对重载和过载的变压器进行更换,从而解决局部电压问题,提供供电的整体质量与服务水平。按照关键节点对于项目的整体控制,做好新建项目的投运和负荷割接工作,要建立一个灵活、稳定的高压电网。让区域之间的电网相互联系,借助信息输送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该技术应用中,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支持与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优化配网的经济运行方式,提高电压的质量,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做到真正的节约,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故障性问题。

(三)能源转换技术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能源转换技术能够实现最低的碳排放量,从中获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利用新能源实现低消耗与低污染,在电能转换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处理,通过电网并网技术,实现能量之间的转换。这样就可以将小范围内的电网合并在一起,进而扩大供电的范围,所以,首要目标就是加大研发力度,基于能源转换的核心技术,让智能电网的发展向着这方面发展,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数据背景下,要充分利用能源互联网,通过“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的方式,从电源、储能装置、监控和保护中,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降低经济成本。也能提高对电力系统元件的控制水平,解决一些严重的故障性问题,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增加对系统的控制和调度规模,按照电网运行的参数,优化资源配置。

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一)电源领域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电能主要是分为两种,即交流电与直流电,是变电所直接应用的两种的电能,利用高频开关将电源应用至电网中。这就涉及到交流电与直流电两种技术的应用问题。使用清洁度能源、减少发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各级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也是柔性交流电技术被较常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将电子技术、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对交流电输电技术的有效控制,以帮助电源成功进入到电网中。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则是有助于实现对整个输电过程中换流器的有效控制,主要是被应用在电力运输中,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输电的安全性。

(二)智能发电过程中中的应用

输电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发电,只有保证发电的有效性,才可以在后续将电力源源不断的供应到城市中。在发电的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并没有被直接应用至智能电网建设中,而是通过应用至各种电子设备中,实现发电智能化,有效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加强对电力资源消耗的控制与管理,从而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有力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就必须要将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其中,例如半导体元件,这种元件可用来产生、控制、接收、变换、放大信号和进行能量转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智能发电的有效性,而发电质量与发电容量也可以得到明显提升,这就使得发电厂可以随时保证电力充足,为智能电网输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三)输电过程中的应用

输电过程是电力工程技术所应用的最为主要环节,只有充分保证其应用的有效性,才可以为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原型提供有力保障。这就涉及到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其中以超导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较为普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种无功补偿壮志通常是结合电力设备共同使用的,针对当前国内高压直流电输电线路,可以将电线的两端分别安装彩晶阀变流装置,有助于保证输电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将智能电网的电容量进行有效提升,不仅可以防止电网突然间出现停电现象,减少对居民的影响,还可以将智能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控制在一个标准范围内,提高智能电网的使用效果。

四、结论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上升,智能电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复杂的运行环境中,要合理化的运用电力工程技术,根据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优势特点,为电网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也要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资源配置,减轻电网压力,提高供电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坤.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0):38-39.

[2]冯希明.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正确应用电力工程技术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9):117-119.

[3]周艳艳.计算机软件工程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