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问题及对策

彭东宇

茂名市环境工程设计中心525000

摘要:环境管理体制是我国制定的保护环境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我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最根本依据。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出现的环境管理问题在现今的体制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冲突,这对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开展有相当大的制约,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要将现行的环境保护体制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保护。

关键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是自然对人类发展的支持能力,环境污染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破坏了生态平衡或者危害了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我国不仅建立了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这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借此历史机遇,冷静分析各种困难,加快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使其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强力保障。

一、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概述

①一般来说,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指的是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结构和组成方式,是规定相关部门在环保方面的权限职责、管理范围、相互关系的准则,直接影响了环保管理的力度和效率。

②环境保护是一项广泛的、公益的、长远的任务。这样的特点要求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征:跨行业;管理机构应保持客观和公正;主管部门应有充分的管理权威;环保决策和监督应密切统一。我国的环境形势越来越复杂,新型污染物不断涌现,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二、环境管理体制的现状

环境管理体制是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保障,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不仅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机构的设置变动比较频繁,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机构的法律地位不稳定,设立和取消的随意性较大,难以履行好自己的各项职能,影响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环境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的情况也存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中的环境管理部门有十多个,其中有些部门的职权存在着重叠现象。比如,针对自然保护,环保部设立自然保护司,国家林业局设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而野生动植物保护只是自然保护的一个方面,机构设置存在着重叠的情况,不利于环境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此外,环境管理还缺乏专门的和权威的协调机构,难以协调各方的工作,环境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②环境管理的职能配置不当

部门行使专业部门的职权,发改委农村经济发展司编制和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保部相比而言,其规划的专业性要低,往往会影响环境管理的效果。又如,环境管理部门的一些职权让渡给行业部门,相关规范明确规定,航空器噪声和铁路噪声由民航部门和铁路部门管理,但如果出现噪声污染,这两个部门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环境管理工作。

环境管理体制以地域管理为主,环境主管部门对本级政府负责,而上级和下级环境管理部门只存在业务指导关系,缺乏监督和制约,严重影响了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其人事任命、预算等都由本级政府决定,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时候,容易受到人事因素的影响,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③环境管理的运行不足

环境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多数地方环境管理以行政强制性的管理手段出现,难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缺乏进行环境管理的动力,不仅增加环境管理成本,还浪费了资源,降低环境管理效率。同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公众的参与程度比较低,环境知情权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尽管近些年来,相关的环保社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环境管理和保护以政府为主导,缺乏公众参与,其应有的作用不能发挥,环境管理缺乏外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此外,环境管理的立法和司法滞后,不能适应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也制约了环境管理的创新。

三、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为次生环境问题。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把环境保护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确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其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规定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制。分散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管理资源,从而形成良好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往往决策成本较低,反应很灵敏。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不是单个部门和行业的管理体制,是一个多部门配合、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体制,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机构必须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从而有利于国家环境政策的不断贯彻和落实。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环境管理,必须依靠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一个综合的制度体系。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有效的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改善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从逻辑上来讲,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的目的所在。不断依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完善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上和制度上最可靠地保障。随着社会新矛盾和新情况的出现,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如现行法律法规与现实中的管理体制存在矛盾,法律法规间存在着职责交叉、规范内容不一致现象等许多方面。因此,不断完善政府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体系上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之一。政府必须注重经济激励机制、税收调控机制、污染治理市场调节机制、价值补偿机制等市场调节机制,从融资渠道、资金支撑以及经济刺激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这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提供了重要经济保障。作为主导的政府,进一步的完善诸如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社会公众表达机制以及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等公众参与的制度环境,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环保力量,拓展公众的参与渠道和形式对于培养全民的环保意识,真正的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巨大的社会保障。

四、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善对策

4.1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改革应是与时俱进的,应立足在环境保护管理的基点上,建立综合、系统的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并根据实际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法律条文,将存在空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填满,法律的制定、落实都应充分与经济发展联合,使相关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

4.2健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提高相关机构的制约能力

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需要相关的行政权力,应充分的给予相关环保机构足够的权力。同时,环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牵扯到利益分配、权利划分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机构的建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机构。

4.3明确划分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权限,加强责任问责制力度

我国的环保管理体制应该在法律条文上明确规定上下级间的权利和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各个部门间的管理范围,权利权限都应具体化,明确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对自己行使的权利负责。

4.4强化“环评”制度,落实环保监督机制,扩大公众参与程度

“环评”制度一定要按照“三同时”原则进行,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予以惩戒。此外,应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应定期自觉的向公众报告相关的环境信息,充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应充分鼓励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完善公众参与的法规建设,明确针对各个项目参与的对象、程序,建立起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充分维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权利,推进环保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4.5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

要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倡导绿色政绩观,正确处理好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考核相关人员的环保指标,考核其在城市发展阶段的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应不断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其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结束语

环境管理体制对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识当前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促进其最佳功能的发挥,妥善处理和应对出现的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发.论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2017.2

[2]张粒青.对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制度的思考2015.9

[3]徐强波.实施环境与发展决策的调查与思考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