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难点及对策

/ 2

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难点及对策

金剑桥

嫩江县农机局

想要促进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首先要对目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进行创新,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有关部门还需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提升种植人员的操作水平,各地区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以此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

1、农业机械和技术较为落后

经济作物的种类比较多,在种植的过程中应用的农业机械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从目前的农机市场发展来看,农业机械的制作成本比较高,整体收益比较低,所以生产制造企业对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不强,导致市场中缺乏较为成熟的农业机械,没有结合经济作物的生长需求进农业机械的研发工作。而且,市场中的机具设备的适应性不强,只能进行某个环节的生产作业,整体的应用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经济作物的生长需求。这就会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种植规模偏小,种植模式不一

经济作物大都一家一户种植,地块较小,种植分散,不利于进行机械化作业。山区丘陵作为经济作物种植集中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大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进行作业。受经济作物本身种植特性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经济作物种植模式混乱,比如在进行经作物种植,有的垄作,有的平作,有的套种,行距、株距随意设计,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影响了机具的推广使用。

3、机艺融合不够,作业规范缺失

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农机、农业部门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上,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工作不深不细,农机农艺融合深度不够,"两张皮"问题依然突出。比如花生生产机械化,目前生产技术路线比较成熟,已经制订了一套涵盖花生生产全过程的作业规范,但是由于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引导、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农户依然固守传统的种植习惯,推广效果不好。另外对于棉花、大蒜等大宗经济作物,目前种植模式非常混乱,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作业规范严重影响了收获机具的适用性,

影响了机具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4、整体重视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政府部门没有针对这方面提出有关的惠农政策,当地有关部门的扶持力度不强,对于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处于一个放任自流的状态。由于政府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那么在新产品的研发上也比较困难,应用的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整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在进行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时,也可以结合当地经济作物的发展需求,开展相关的试验。另外,资金投入不足也影响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二、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对策

1、加快机具研发和技术创新

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重视,将各个单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并建立完善的机具研发机制。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新技术的研发和项目的开展打下基础。完善新机械的研发平台,推出相关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机具的研发,确保研发出来的新机具可以满足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需求。

2、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

要着力抓好机艺结合,充分解决"两张皮"问题,把机具适应性作为选择作物品种、制定栽培模式的重要指标,同时大力推行适宜机械作业的农艺模式,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实现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农机管理部门要主动作为,主动联系农业等相关部门,找准作物品种、种植模式和机械作业要求等农机农艺融合结合关键点,共同制定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合作业要点,逐步建立起部门合作、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

3、搞好示范引导和技术培训

层层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引进示范新机具、新技术,并采取现场会、观摩会、演示会等多种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机械化生产优势,展现机械化作业效果,示范群众,引导农民,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同时结合开展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县级农机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充实师资力量,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操作、会保养、善经营的经济作物机械化人才,为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4、进一步创新推广模式

政府及农机部门在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机构公益推广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以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订单作业等形式,开展经济作物耕种收全过程或部分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服务,不断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质量。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建立自己的试验示范服务基地,使农机合作社成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财政部门要确保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推广所需经费,并在支农惠农资金安排上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给予倾斜;发改、金融等部门要在涉农项目和信贷资金安排上对农机部门给予支持;科研部门要组织好大宗经济作物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农业部门要指导和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模式和农艺;农机部门要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经济作物机械实施优先补贴,同时要借鉴小麦、玉米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积极组织开展经济作物机械跨区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另外,还要落实工作责任,分解任务目标,加强督促指导,努力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学庚.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与展望[J].当代农机,2016(7):14-15.

[2]杨金彦.我国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及难点总结[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