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8
/ 2

刍议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

庹宗林

庹宗林

四川冠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为了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务必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此时清单计价模式就是重要的一条路径。现如今,许多的工程单位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和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传统的现场生产计价形式顺利地演变成市场竞争计价形式。基于此,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所出现的问题予以简述,以清单计价模式作为着力点,详尽地说明了装配式建筑的各个重要时期在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重要对策,希望能够给我国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清单计价模式;主要问题;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对策建议

1引言

现如今,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领域之中,通常都是官方主导修筑的廉租房、保障房。上述工程的建造属于示范性的工程,不过因为在实际的造作过程中,无法兼顾好工程造价方面的管控,因此出现了造价失调、工程量清单不明晰、更替随意的现象。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一项较为新型的领域,在工程技艺、施工管控和工程造价等层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造价过高始终都是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如今,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成本预算能够高效地处理这一问题,对此,本文将详尽地阐述装配式建筑的各个重要时期在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重要策略,希望能够给我国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2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出现的难题

2.1投标计价环节不合理

装配式建筑投标中出现了诸多不契合规范的状况,导致相关的工程人员对市场风险预估不精准,从而引发业主与承包方等主体面临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调控困难程度,不能够营造出公平的市场环境,不仅会给各参建主体招致失信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了招标、设计、生产、运输等环节的费用支出。这通常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培养出一项装配式建筑行业合同管控模式,同时缺少相关单位地有效监管。因此,相关的负责人务必要迅速构建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提供一个专业的市场化招投标模式[1]。

2.2构件价格信息不足及失真

因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依然不够完备,构件信息价格出现极大的差异性,缺少可以予以参照的市场化的动态数据资料,进而使得构件价格信息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性。当前,因为装配式建筑一般都是从实际施工转为工厂预制,因为标准化水平不高,再加上预制构件制作中涵括了人力成本、钢筋水泥等物料的成本支出,还增添了厂房租用成本、土地成本等,所以使得构件价格无法得到明确。

2.3缺少措施项目费计价依据

装配式建筑中普遍运用预制构件的特征就使得措施项目内容会出现很大的改动,过去建筑工程中所需的现场模板装配等常见通用项目正在递减,倘若脚手架等措施项目还依然根据建筑的面积大小来估算成本,那一定会使得实际产出的成本产生不小的偏差。除此之外,过去的计量标准中没有构件支撑工作面等措施成本,计价依据并不明晰,这就一定会在后续环节中甲乙双方出现诸多合同矛盾纠纷。

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的措施分析

3.1设计时期的造价管理措施分析

设计时期,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有助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资金投资和投入运行后的物质回报。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时期,相关的工程人员需要着力留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于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的效用,普及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优势所在,强化这一模式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导向水平,推动装配式工程设计单位全面而有效地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多视角地对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的许多元素予以考量。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设计的难度系数较高,业主需要为有关的设计单位及工作者带来足够多的工期,帮助设计工作者专业化地设计出具备精确度高的规划图纸和施工预案。与此同时,参与装配式建筑工程之中的业主一定要谨慎地择选工程设计单位,尽可能地择选规模较大、资质证书完备,同时拥有许多经验的的设计公司。这一种设计单位依托于本身的资质、经验以及工艺,可以高效地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同时能够减少造价的成本支出[2]。

3.2施工时期的造价管理措施分析

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工程人员能够将装配式建筑项目图纸付诸于实践,将之构建成装配式建筑实体。在这一时期,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的造价成本大致已经明确。相关的工程人员需要谨慎地依照装配式建筑工程规划图纸以及施工预案贯彻落实各个施工环节,不仅如此,相关的工程人员需要提升对造价管理的把控强度,防止出现多方面施工资源的不必要耗损,由此减少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支出。具体来说,组织方面的策略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第一,对建筑工程的组织结构予以专业化地布局,合理地分配岗位职责,对造价管理的有关施工者、各项工作以及职责予以严格地落实;第二,相关的施工负责人需要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规划以及造价流程图予以合理化地制定;第三,邀请有关的专业人士,为建筑工程施工时期的各个环节提供技术经济分析。

在技术策略方面,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变更予以仔细地把关,同时完成好技术经济分析;其次,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予以实时地优化改正,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减少造价的费用支出。

在经济策略方面,首先,相关的财务人员需要对资金投入与支出予以严密化地规划,对项目成本控制目标予以逐次地分解;其次,逐渐强化项目施工的计量结算工作;第三,对建筑项目各方面产生的账单予以核验;第四,对建筑项目流程予以实时跟踪把控,仔细地对比现实值和计划值,对各种误差值予以修正;第五,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工程的多方面成本信息文件予以搜集,强化对工程成本的解析预测的力度;最后,相关的负责人员还需要鼓励工程施工成本节约的行为[3]。

在合同策论方面,首先,积极地参与工程合同协同的修正补充工作,同时精准地解析出造价控制的有关效应;其次,对多方面施工信息予以整合搜集,同时为相关的索赔事宜带来有效的凭证;第三,合理开展索赔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解析并掌控好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特征,运用精准化的手段强化造价管理。要逐步地认知并掌控工程量清单的多方面具体内容,防止产生多项、漏项等问题;对于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手段,要在第一时间和业主进行沟通解释。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重要构件,相关的工程人员需要仔细地择选出专业能力强,同时具备丰富运营经验的厂家合作,开展量化生产,强化业主对装配式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的整体把握,同时高效提升构件的质量水平。针对露天条件下的构件生产活动,要仔细制定合理的完善的工程量清单和全面的构件产出规划,主动引用新型的构件生产技术和流程,大大地提升构件生产流水化施工水准。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主体环节,业主需要谨慎地择选发包单位,逐步地强化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控的专业化程度[4]。

3.3竣工时期的造价管理措施分析

竣工时期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时期,其是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造价的关键一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造价的实际管控过程之中,出现了诸多竣工结算大于预算的现象,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着重地处理好这一问题。竣工阶段不仅是工程的竣工验收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装配式建筑项目投入运行后以及保障后期养护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对该建筑工程中合同协议重得有关条款予以谨慎地核验校对,对工程量清单予以依次地对照检验,由此保证所有有关信息与资料能够契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合同的标准,特别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期间增添的条款予以严格地查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专业合理化的的造价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但需要将现场生产化的计价形式转变成为市场竞争化的计价形式,合理地运用清单计价模式改善装配式造价管理的各个流程,而且还要逐步地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融合程度,最终提升造价管理的市场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韦永丽.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分析[J].四川建材,2018.

[2]孙凌志,徐珊,王亚男.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7(4):29-32.

[3]周春成.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6):188-189.

[4]高乐,王佩云.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No.538(2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