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筑设计要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农村建筑设计要求分析

张静

身份证号:42010419850428xxxx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建设新农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工作,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本文指出了我国目前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新农村;策划

1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1.1经济性

在农村,住宅并不只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同时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所以如何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提供住房给农民和如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仓储空间让他们用以生产和生活。成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原则。对农村住宅,我们更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节约材料,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三节”原则。

1.2适用性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功能要求更多。如有些家庭人口众多需要更多房间;与他们的日常劳动息息相关的农具与其他器具的存放;收获的农产品存放;甚至有些家庭有个小作坊等。这些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个很大但必须面对的考验。所以应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农家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依据,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整体性原则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就是进行村域规划,即不只对村庄进行规划,还要结合农业部门的调查分析对村域进行规划,注意调整居住、农业、工业三大用地比例,使得村庄与田地相结合,生活与生产相结合,规划出宜居的田园乡村。建设规划要对用地比例,道路网、绿化体系、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进行科学的规划,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完美统一,使得规划后的村庄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上更加方便。

2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住宅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我国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的规划,人们往往随意的自建住房,依然沿用的是过去的那种自拆自建的方式来进行,同时由于互相攀比的心理作祟,往往各自房屋的占地面积都过大,而且显得杂乱无章,这种混乱无序的建筑方式,不但对农村的土地资源是个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影响到了新的农村建筑的规划工作。

2.2无抗震能力

农村建筑均无防震减灾的设计和施工要求。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参照城市建筑进行一些钢筋混凝土构造,如柱、地梁、圈梁及墙体拉结钢筋等,但往往很不规范、不完整,再加上施工不规范,抗震柱及地梁、圈梁的拉结钢筋规格、形状、混凝土的强度都很难符合抗震要求,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民则无任何抗震措施。这样的房屋防震能力很差。

2.3建筑的节能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农民对我国能源的认识比较模糊。很多农民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能源大国,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很大程度影响到了农民的生活态度。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温饱问题的以节约,农民开始对物质生活开始重视,开始享受生活。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为我们日后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胁。

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建筑设计对策

3.1制定合理的建筑规划

对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农民自建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是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科学规划既能使农民住宅美观便捷和生活环境美化,又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减轻农民对附属设施的投资彻底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建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也应加大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种植绿化林,改善环境。

3.2采用绿色环保建材

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日光的播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粘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粘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

3.3节能减排设计

减少建筑能耗,是靠降低墙体、门窗、屋顶、地面的热量以及减少门窗空气渗透热来实现,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取得成效的关键。建筑物热工特性参数主要包括外围护结构墙体热阻、窗子面积及遮阳状况、屋面隔热情况等。目前,在农村能源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农村在建筑上,很少有保温隔热的意识,因此,新农村建筑设计中要加强墙体的保温设计,外墙可以贴苯板等做保温层,降低外墙导热系数。保温设计工作做的合理,可以减少冬季对煤或是木材的消耗,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燃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除了采用外墙做保温的手段,还可采取加装门窗密封条、窗户玻璃采用双层、窗框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等手段改善门窗导热性能,有效降低室内外空气的热传导,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4抗震设计

做牢做稳地基。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应设置大脚、地圈梁,预防不均匀沉降,以防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盐碱地地区建房屋,应加强基础防潮、防碱、排水等措施,防止碱潮对屋体的腐蚀作用,以避免降低强度。

3.5新农村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

农村住宅建设具有其本身独特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科学施工,建筑要尽量与自然协调统一,所用材料也要尽量在当地取材,减少运输费用,减少材料浪费,建设工程时一定要将实用性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地追求面子工程。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施工时,还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经济条件,考虑农民可支付的费用。

4结论

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的引进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从根本上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简明实用教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7)

[2]谭宇胜,刘岩.农村建筑可持续发展初探[J].山西建筑,2010,36,(5).

[3]刘雪艳.农村居民建筑存在的设计问题[J].河北农业科技.2010(06).